关于PoW和PoS之争,我唯一能同情的反方理由是环保节能。如果你认为PoW矿工和PoS质押者一样都是躺平吃利息,那么请立刻取关我,实在没得聊。
那么为什么PoW需要耗能呢?或者说,是否有可能发明出一种既公平又节能的证明技术呢?我的观点很激进:我认为不可能。耗费的能源就是最中立最纯粹的“代价”,也是自由和平等的代价。
因为我们要防止结构性的不平等。简而言之,既得利益者不应该无风险吃利息。
区块链的现在和未来的任意PoX机制有哪些基本特点呢?首先,PoX者需要有奖励,不然他们没有动机持续地维护区块链。其次,PoX者需要付出代价,因为如果不需代价就能获取奖励,那么就是躺平吃利息,我们要避免这种情况。
那么代价是什么?目前而言,PoS的代价是锁仓,就是说质押过程中本金不能随意使用了,当然还有一个代价是ETH有下跌的风险,你锁仓了抛都来不及抛。所以在现在看起来,ETH质押似乎还是一种博弈,不是稳赚不赔。但上述情况在ETH本位的世界中不存在了。所谓本位就是1ETH=1ETH,它是世界财富的衡量标尺,所以它不存在“下跌”。而锁仓质押就是单纯的储蓄行为,顶多是一种取款流程稍慢的储蓄行为。而在这个世界,锁仓的代价变成了:你只能靠吃利息生活,如果你的本金小,利息不够维生,要不断打工来维持生计,那么质押对你而言代价更大。而对吃利息足够生存的财富自由者而言,质押的代价可以忽略不计。当然还有一个代价是你需要跑一个服务器保持在线,但多质押一百倍的人并不需要支出多一百倍的服务器成本,所以这个代价也是对富人有利的。总之这就是一个在底层机制上不平等的世界。
所以说我们需要的X是一种真正的代价,一种中性的代价,不能是币本身,而且要有风险。因为如果我支出1BTC稳定收入1.03BTC,那就是躺平吃利息;如果我支出1BTC稳定收入0.99BTC,那么没人会参加挖矿。我们需要的是投入1BTC,收入有人0.9,有人1.1,在总体而言BTC没有系统性流动方向的前提下展开记账竞赛。
什么叫总体上BTC没有系统性的流动方向呢?比如说整个市场生态中有A、B、C三类行动者,比如A是质押者,B是炒币者,C是应用者;比如A是矿工,B是囤币者,C是应用者等等。它们在所有货币中的持有量分别是a%、b%、c%,a+b+c=100。那么如果说整个系统在底层机制上保证了A的份额永远只增不减,那么无论a、b、c的初始值是多少,最终都会变成a趋近于100,b、c趋近于0。
所以说挖矿要有代价,而这个代价既可能亏也可能赚,那就需要诉诸某种本位货币之外的东西,这个东西又需要是尽可能中性的,可以在线检验的。这个东西我只能想到能源。先不考虑在线检验这一环,我们说这个世界上最单纯最中立的“代价”,无非就是能源。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当我们耗费能源时,是不是可能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不是毫无异议的算力竞赛,而是拿这些算力去训练AI?
这听起来不错,但势必动摇算力竞赛的中立性。你想要“意义”,但意义谁说了算?你觉得openai训练AI的方向更好,我觉得deepseek的取向更优,谁听谁的?而且AI算法可能不断迭代,新算法出现后运行旧算法也是浪费能源,但何时升级到哪种新算法呢?总之,我们就需要在算力竞赛之外,叠加一个“意义竞赛”,那么这个意义竞赛又如何博弈呢?用身份证投票吗?
如果还是要用去中心化的形式完全在线解决“意义竞赛”,那恐怕就是不断地分叉出无数版本,总是难以决出共识。
所以说返璞归真,最简单的答案就是老老实实地承认“代价”就是“代价”,承认我们总是要耗费某些成本才能维持这个公平的竞赛。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