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聊天时有点感触,因为几个月前我们有很多想法想尝试,也为了实现而分配了对应资源,最终发现大多需要放弃。整个公司的定位在四个月里发生了巨变,也一步一步梳理出了局部最优解,配齐了对应的团队。
令我感到舒服的是,infini目前呈现的产品形态是从很简单的一个原型一点点累积的,而对于未来的产品规划也有了更清晰的迭代逻辑,这些都与运营节奏是一致的,我们分阶段拆解更细的目标用户,再匹配对应的功能迭代时间。
我也经常会收到各种项目的pitch,现在养成的习惯是一听到founder谈布局而不是直接谈产品形态所对应的痛点我就会全然丧失兴趣,因为战略不是布局来的,而是生长出来的。我个人的理解是:战略是为了匹配你当下的业务核心而需要提前预见的准备工作,而不是意淫自己能把多个部分的痛点都解决。我们容易将看似相连的两个东西串在一起,然而实践中会发现真的毫无干系。
举个例子,今天看到 @UseUniversalX 后我去重新学习了下 @gmgnai ,我觉得这是细致的产品,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用户想要看到什么在乎什么,比如地址打标签这一个细节,于我而言是凭空创造了一个之前无法体验的东西,所以我会专门为了看地址分析而使用。但同样一个东西放在大饼和山寨上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为啥要去看链上比特币的筹码分析呢?但反观一个meme赛道的新产品如果缺失了这种功能,就一定不会让我感兴趣。
用户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断做减法去聚焦,只把加法的部分建立在已有用户真的急需的功能上,是我对于我们自己和任何产品的期待。
————————
我个人感觉是产品定位有些模糊,功能有点多所以我作为用户很难get到重点。
比如首页既有刚发出来的meme,又有诸如aero和op这种山寨,右上角还显示了大饼以太的价格,当然这是因为你们定位或许不是一个专门炒链上早期的,但我觉得这本来就是不同群体。
整个广告栏和invite有点吸睛,包括左上角的account信息,会分散我去看币种信息的注意力。颜色上可能是你们的品牌配色,但我觉得紫黄容易让人confuse,不如经典的红绿。
交易栏列出了一个币种在不同链上的信息,但我觉得有点多余,作为用户为啥要去关心某个币种的池子或者交易信息呢?我只需要相信我买的就是最低价就好了。整个交易栏左侧我觉得都有些多余,底下滚动的币种信息和大饼以太价格又有点重叠了。
我还没研究你们k线价格源是啥,但如果是amm池子却用了orderbook,就会出现滑点很大的情况,线一蹦一蹦的,造成流动性很差的观感。
总体而言我觉得是想做的事太多了,但在早期启动时用户容易迷茫,或许可以考虑做做减法,从某个痛点做起,因为链抽象体验虽好,但我觉得不会有人专门因为要省这点功夫来使用,核心还是因为某方面的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而建立了好的基础。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