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 the Horseman说:算力市场与三盘模型

从目前的 AI 算力市场和大模型业态来看,大多数的 GPU 云和 IDC 机房是盲目乐观的。究其本质,还是因为其背后有资金属性更加耐心的金主,例如险资、国开行、地方发改委、供应链上游的 OEM 厂商等等。资金成本更低,时间更长,能够更好地承接短期算力价格波动,进而从长计议。
但实际上这种自信,或者说盲目,很大程度上掩盖了 AI + 算力行业的真实面目。我试图以@thecryptoskanda 的庞氏理论来解释如下。
先说结论:

  • 上游的英伟达和 OEM 厂商再到 CSP 公司,是“矿机 – 矿场” 的合谋
  • 该矿机盘挖的币是语言模型的智能,概括起来是一句话:“Token is token”。
  • 下游的应用是拆分盘。
  • 拆分盘的拆分数量和质量太低,再加上矿机币的庄在出金而非护盘,导致上游矿机价格崩盘。
  • 矿机本身标的成了供应链金融和二道贩子之间的互助盘。
    先从上游的半导体生态讲起。此处不做行业尽调分析,只做与矿业的对比。GPU算力和矿业的财务模型基本一致,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和矿工朋友一讨论,就能很快地理解对方的原因,包括IRR的计算、每月电费的拨出、运维成本等等。如果把英伟达和 OEM 厂商对位到矿机生产商,那么众多 CSP 公司(例如 Azure、Coreweave、Lambda等等)也就对位矿场。
    但此处吊诡的是,这个矿机币的定价只来源两方面,英伟达本身模组定价,以及下游LLM公司愿意花多少钱租。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合谋过程,取决于上游大投行对于英伟达业绩的预测(做半导体二级的朋友想必也知道,台积电等供应链数据对应NVDA股价影响很一般),和下游LLM公司的采购量,是一个大的 Cabal。最终价值进行转移,从GPU模组到了语言模型。
    从这个角度上讲,GPU挖出的币,就是语言模型的智能所能产生现金流的折现,“Token is token”。
    但为了锚定语言模型token本身的价值,现有的方式是靠市梦率,好听的说法是一级市场对于 AGI 的估值。为了兜住这个经济模型,需要进一步做拆分,把Token用起来,制造一个币本位定价的锚定,也就有了各种AI的应用。但很明显拆分盘数量根本不够,而且对于本币的消耗太少,从各个LLM公司的营收,以及应用公司少得可怜的服务器数量就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庄的出金通道也是一个问题。英伟达本身的二级市场无论是市值还是流动性,都比下游的矿机和AI应用好太多,当机器卖定离手的一瞬间,抛压其实已经转移到下游去了,股票的估值只由财报和下一个型号机器的预期框住。导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该矿机盘不存在“币卡双飞”的正向循环,当卡的价格上升的时候,庄已经获利退出了,没有太大的动力入金护盘。而目前看到的卡的价格+公司估值在螺旋上升,更像一种左右手互倒做市——我指的是公司背后出资方的一致性。
    这就造成了拆分盘的大忌:本币在增发,而拆分消耗太小,供需失衡就会造成币价崩掉。
    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会涌入算力行业,愿意出资干呢?不谈战略角度,很大程度上是“头矿效应”。当新机型(诸如去年的H100,今年的GB200)出现时,短期的租赁定价由LLM公司定(因为亟需新机器),这一时间的回本周期会相当短,吸引一众GPU云(或者不懂算力行业的人)进入。而全网算力上升,又重新回到了市场定价。机器冗余空转,矿场倒闭,循环往复至下一个机型。
    写到这里,本文就差不多结束了,专业人士可以略过,因为本文基本没有定量信息,更不做诸如组网成本、光模块、机柜机房、供电等等的细致分析,这只是套用币圈黑话的一个思想实验。但也或许不只是思想实验——近来每天几十台二手H100流入市场,价格已经到了 190w 以下,会是矿难的前兆吗?
    我曾反复给圈外朋友解释过,能(被允许)快速崩溃的标的,不仅仅只有资金盘属性,也是承接实体产业中过热资金的好去处,毕竟再贵的郁金香也不会影响到普罗大众的生活。“盘之大者,为国为民”,如果有看懂最后这一段话的朋友,欢迎私信我共襄盛举。
    参考文献:
    韦陀:《三盘理论——庞氏构建的终极指南》,2024.12.26
分享给他人

你也许会喜欢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