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一位水管工人在打开散发着恶臭的排水渠时,眼前的一幕让他震惊不已:原以为是寻常的水管堵塞,谁知竟发现了一块疑似人体残骸的物体。随着清理过程不断进行,挖出的骇人碎块越来越多,于是工人便和住户一起报了警。
警方调查发现,现场确实发生了凶案,随即逮捕了两名嫌疑人。如此残忍的案件,在整体治安良好的保加利亚引起了轰动。当消息传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时,也掀起了轩然大波——受害者克里斯蒂安·皮耶夫(Christian Peev)是加密货币圈的新贵,在美国发家,在社交领域和加密社区相当活跃,他的身死,也被认为是朋友嫉妒所致。
被杀害的币圈富豪克里斯蒂安·皮耶夫
就像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写的那样,“巨大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罪恶。”比特币为代表的各类加密货币走红以来,币圈在短时间攫取了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离奇案件。
失踪,不明原因死亡,死亡威胁……在币圈,类似的惨剧开始密集上演,这些不幸身死的人中,既有身家数十亿的巨富,也有初创企业的年轻人。
币圈富豪,一月两命
8月10日,皮耶夫的堂兄,向警方报告了这位百万富翁的失踪。
据镜报报道,保加利亚当地调查人员认为,他是在8月8日至8月9日期间遇害的,警方公布了一些残忍的谋杀细节:凶手用哑铃杀害了他,并在浴室进行分尸,然后冲入马桶。
监控录像显示,8月8日,皮耶夫曾与一个名叫维斯科·瓦尔奇诺夫(Vesco Valchinov)的男子,一同进入后者的公寓。第二天,瓦尔奇诺夫却独自离开了。此人随后逃到了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郊外的维托沙山,警方根据其手机定位,在一间旅馆抓捕了他。
克里斯蒂安·皮耶夫与维斯科·瓦尔奇诺夫
事后调查发现,此人正是凶手,与受害者皮耶夫认识已有六年,后者还帮助他进行过加密货币投资,两人算是圈中友人。至于这段友谊如何走向了谋杀,还需要进一步调查。警方初步推断,金钱可能是皮耶夫死亡的原因——凶手眼馋他投资加密货币赚到的巨额财富。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皮耶夫拥有美国和保加利亚双重国籍,今年41岁,毕业于美国某知名大学,通过加密货币投资积累了财富,并成为百万富翁,近几年才从美国返回保加利亚生活。
这已经是一个月之内的第二起币圈富豪遇害案了。
远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名叫费尔南多·佩雷斯·阿尔加巴(Fernando Pérez Algaba)的币圈百万富豪,也在失踪5天后的7月23日,被一群孩子无意间找到——在一个丢弃的红色手提箱中,他的尸体已被肢解。
费尔南多·佩雷斯·阿尔加巴
阿尔加巴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富翁,在Instagram上有90多万粉丝,他时常炫耀自己投资加密货币所换来的奢靡生活。
据阿根廷媒体Télam报道,阿尔加巴失踪前,曾收到语音信息,威胁要杀了他,”让你这辈子一无所有”。
警方调查发现,阿尔加巴本人嗜赌,背后牵连着与当地帮派的冲突和债务纠纷,其死亡或与此相关。
币圈的无数种死法
从去年开始,加密货币圈接连发生死亡案,充满了血腥与离奇。野蛮生长的币圈恰似当年蛮荒的美国西部,在这里有无数种“死法”。
今年4月,几声尖叫打破了旧金山街头的宁静,43岁的鲍勃·李(Bob Lee)倒在血泊之中,身上有明显的刺伤,随后因伤势过重而离世。
鲍勃是MobileCoin公司的首席产品官,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同名加密货币。同时,他也是移动支付软件Cash的创始人,当年还曾参与投资SpaceX,在币圈乃至整个金融圈里都颇有影响力。埃隆·马斯克等业界大佬均就鲍勃的离世发文悼念。
鲍勃·李
不久后,旧金山警方逮捕了一名嫌疑男子,名为莫梅尼(Nima Momeni),其名下也拥有一家科技公司。
与大众设想中的同行相争不同,检方指控称,莫梅尼杀害鲍勃的动机,是认为对方勾搭上了自己已婚的妹妹。数位与鲍勃交往密切的友人,接受美媒采访时,也勾勒出了鲍勃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几位朋友称他吸毒成瘾,热衷于参加各类大尺度派对,也有不少秘密情人。
鲍勃的妻子却否认了这些说法。法庭上,莫梅尼拒不认罪,但并未否认妹妹与鲍勃关系匪浅,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同样没有定论的,还有在去年年底接连发生的三起币圈高端玩家相继死亡案。
先是去年10月28日,美国加密货币借贷平台MakerDAO创始人之一的尼古拉·穆舍吉安(Nikolai Mushegia),在波多黎各海边溺亡。
尼古拉·穆舍吉安
不久前,他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推文,称美国中情局、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摩萨德)等,在波多黎各和加勒比的海岛上布下了陷阱。而他的女友是一名间谍,他会遭到陷害并被折磨致死。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对外宣称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一个月前,他也曾发文“预告”自己的未来,称也许会被中情局逼着自杀,或是没收全部财产。
穆舍吉安死后,当地警方以意外死亡结案,认为他是被卷入了突如其来的海浪中。家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曾存在精神健康问题,“迫害”很可能只是一场妄想。
同年11月23日,一位名为库兰德(Tiantian Kullander)的30岁男子意外离世,他是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Amber Group联合创始人,曾就职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金融巨头。创立Amber Group后,他的个人净资产估值最高峰达10亿美元。
库兰德
该公司公告称,库兰德是“在睡梦中去世”,诸如死亡地点、具体死因等均语焉不详。
短短两天后,一架从瑞士飞往摩纳哥的直升机在行经法国南部时,径直撞向了山坡,飞机驾驶员与乘客共计两人当场遇难。俄罗斯驻巴黎大使馆随后证实,遇难乘客是维亚切斯拉夫·塔兰(Vyacheslav Taran)。
维亚切斯拉夫·塔兰
塔兰是币圈亡者中,身份最为显赫的那一批,他创立的外汇交易平台福瑞斯金融集团(Forex Club)是俄罗斯三大交易所之一,后进军加密货币领域,业务遍布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
这起事故中,媒体披露的一些细节格外引人注意:法国公共广播公司称,塔兰乘坐的是空客公司生产的顶级直升机H130,驾驶员飞行经验丰富,且对沿途相当熟悉,而且事发当天天气状况良好。飞机原计划搭载2名乘客,但最终只有塔兰1人登上了飞机。
追猎加密之王
涉及币圈的离奇刑事案件,最早或许可以追溯到2018年,在这个故事里,公众不难发现币圈更为复杂的一面。
那年的12月9日,一位名为杰拉德·科顿的30岁加拿大男子,死在印度北部的旅游胜地斋浦尔。
按照《印度时报》的说法,科顿死于“克罗恩病”引发的并发症。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慢性肠道疾病,但在正常治疗且患者较为年轻的情况下,死亡率并不高。
杰拉德·科顿
更为诡异的是,科顿去世后,他的尸体并未遵循惯例,在医院进行防腐处理,而是直接运回了酒店,由科顿的遗孀詹妮弗带回加拿大。
数天后,詹妮弗向加拿大哈里法克斯法院递交了一份说明,科顿的死讯这才在加拿大传开——在病故前,科顿是加拿大最大加密货币交易平台QuadrigaCX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曾被认为是币圈天才。
而随着他的身死,QuadrigaCX平台中,11.5万名用户彼时价值2.5亿加元(约合人民币13.5亿元)的加密货币无法兑付,因为提取这些加密货币的秘钥,只有科顿一个人知道。
不久后,QuadrigaCX干脆关闭了所有业务。这一消息对于相关用户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短暂的震撼后,开始有人尝试联系媒体和警方,希望查清科顿之死的真相。
随着调查深入,科顿身上越来越多“疑点”被挖掘出来。彭博社报道称,尽管QuadrigaCX管理的加密货币金额一度高达数十亿加元,但公司员工数常年维持在个位数,不仅没有办公室,甚至没有属于公司的银行账户。
公司没有专属银行账户,图为科顿存储的现金
2019年2月,QuadrigaCX宣告破产,安永会计事务所介入重组事宜,并试图破解该公司冷钱包(即离线钱包,为网络不能访问到用户私钥的钱包)偿还债务。一个月后,安永的调查结果让QuadrigaCX用户心如死灰:那6个冷钱包内空空如也,数字“0”是那么刺眼。要知道,最多时候,这里面储存着超2700枚比特币。如今用户们才得知,自2018年4月起,其中5个冷钱包就已经处于清空的状态。
这也就意味着,科顿很可能早就把账户里的钱卷走了,所谓吸引用户投资,可能只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诈骗。安永后续调查显示,QuadrigaCX平台上的资金最终转入了多个私人账户,而这些账户无一例外都由科顿本人掌控。
消息一出,让人不得不怀疑科顿是假死脱身,毕竟从始至终,声称科顿死亡的只有印度的医生和詹妮弗,前者有被收买的可能,后者也被视为同谋。可惜的是,这一切都只是推论,尚无证据支持。
科顿和妻子詹妮弗
去年3月,网飞制作了一部名为《不要相信任何人:追猎加密之王》(Trust No One:The Hunt for The Crypto King)的纪录片,详细讲述了案件的来龙去脉,直至现在,依然有许多QuadrigaCX的受害人没能追回自己的钱。此后事件热度越来越低,他们的“追债”之路或许也将变得更加艰难。
阴谋论滋生
比起已成为圈外人茶余饭后谈资的“死亡漩涡”,币圈中人最为关心的,多半是日渐收紧的监管政策。从去年开始,美国各监管部门便接连对多家币圈公司采取法律手段,涉及多位币圈高端玩家。
今年2月,加密货币TerraUSD和Luna的创始人权道亨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起诉,他因涉嫌利用加密货币进行误导性欺诈,令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在韩国一度引发自杀潮。3月,SEC对曾天价拍下巴菲特午宴的90后“币圈网红”孙宇晨采取了执法行动,随后他还因涉嫌销售非法证券、欺诈并操纵市场而收到法院的传票。
权道亨
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Binance)及其CEO赵长鹏在这场风波中同样不安宁。他先是因涉嫌违反监管措施,被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CFTC)会起诉,后于6月被SEC正式起诉。受此影响,加密货币及区块链相关公司股价暴跌,以太币、比特币等多种主流加密货币均出现明显下跌。
加密货币自诞生起,仿佛就带着“原罪”,去中心化的特点,确实足够新颖与另类,但同时也容易为居心不良者利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没有担保且自带规避监管属性的加密货币,简直是灰黑产的天堂。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从业者出淤泥而不染,又谈何容易呢?
另一方面,加密货币自带的所谓“隐秘性”,无疑给阴谋论的诞生提供了足够想象空间。人红是非多,当“币圈”热度不断攀升,从业者越来越多,围绕他们而产生案件的概率自然越来越高。
诸多死亡事件中,难免有可疑和暂无定论的案件,但“死亡阴谋论”之所以能广泛传播,或许只是恰好满足了人们对暴富群体纸醉金迷生活的那些离奇幻想。
技术发展本身无罪,但当一种技术已成为少数群体聚敛财富的“割韭菜”手段,而非造福更多人时,那就不单单只是技术领域的问题了。毕竟,没有良知的知识与技术所带来的灾难,人类社会还见证得少吗?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