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韋馱说:什么让币安OK丧失赚钱效应?

前几天跟一个Solana OG吃饭,

老哥芝加哥传统做市商出身,先做了Solana上的一个核心基建,现在在搞半中心化交易所,融了1000多万镁(没给我钱所以不公布名字帮他工商)

酒过三巡,他从鬼佬视角分享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点

什么让交易所有赚钱效应?
老哥认为交易所的客群主要是三种: 小散,大户,做市商。交易所能形成交易流动的本质就是小散和大户之间因为资金体量导致的预期与策略不同,从而不断形成换手循环。只要这个换手循环一直持续,就有赚钱效应。

而北美“合规”做市商(只提供流动性,不“坐庄”)是在有了前两者之后才有意义的。他们不承担风险,说白了,他们是来吸血的,来抽流动性的。对大所来说,用做市商可以快速在交易对形成流动性。而对小所,低流动性标的里合规做市商没有意义。

在他这里,只有小散和大户,没有做市商

什么让币安OK丧失赚钱效应?
他没提“高FDV、没社区、VC币”这种老生常谈,而是“上币慢”。当前大所和西方“合规”做市商的DD(尽职调查)周期都需要至少6个月,但一个项目起势能、吸引最多注意力的“上币黄金”周期很难这么长,等能上的时候,注意力没了,买盘也没了。很不幸,绝大多数价值币都要依赖这个路径。

山寨的流动性基本都在亚洲,这种“慢”对吸引亚洲交易者毫无意义且致命。

而他做的,是上币DD足够快,快速上有势能的项目,让换手最高频的阶段留在所内

交易所老板基本都是中国人,你怎么赢?
老哥非常坦诚: 我们能过中国KYC,搞空投不分区,团队全员北美,绝不向北印度政权提供任何中国用户信息。如果他们问我要,I say 山 山 (手势)

挺好的,老美开窍了

Lin姐:
第二三梯队的(中国背景的)交易所的卷王一个月能上200个新币,我觉得正常欧美团队是卷不过的;你让他们半夜1-2点加班看看;至于卷现金流,目前小所的大头收入都是跟客户对赌,不是靠手续费。至于最后一点,小所现在也都是这样的,不算啥优势,而且客户也未必信你。我觉得美国人除非走合规,不然这个赛道干不了,因为时时担心SEC请他喝茶;中国人至少跑出国就不怕去喝茶了;美国是全球通缉的,除非他躲到俄罗斯和中国。他敢么。

加密韋馱:

我不知道他们魄力最后有多大,但是确实是在往这个方向走。你说客户未必信,怎么说呢,相当于这个背景的鬼佬出来讲抹茶的故事,不说别的地方,中国的用户能不能信呢?对吧…这个我觉得已经有案例了
有的时候挺可悲,明明同一个故事,“谁”讲反而很重要

分享给他人

你也许会喜欢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