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 Kuai.Dong说:如何来日本买女优、买 IP 版权,在链上发 Meme

一周内,接到了五个咨询,都是问三上募资事件,以及如何来日本买女优、买 IP 版权,在链上发 Meme。

因此,我分享下,我知道这块的情况,市面上的常见模式有三种,但不一定受用于当下,主要是内卷起来了。

第一种:一次性授权

这在上一波牛市初期很普遍,因为很多女优都不知道 NFT 是什么,于是在中介和经纪公司的一顿忽悠下,就按照便宜的虚拟代言报价,拿下了合作。

这种成本最低知道的有 3 万 u,最贵的有 10 万 u,但都无一例外,等 NFT 发完,项目方募了不少钱后,女优那边反应过来都为时已晚了,甚至出现了后续的扯皮事件,也有项目方在发生扯皮后,没有付尾款的。

目前,这个价格区间,已经拿不下来头部的代理了,一个是来咨询的实在是太多了,变贵了;一个是她们也都知道,被代言拿去发 NFT 或发币的反作用。

第二种:代运营 + 分成

这是近期比较多的情况,由于女优或 IP 经纪公司,并不深入币圈一线,导致有不少的币圈买家,寻求帮经纪公司,全套代运营 + 为其提供收入分成。

这样女优或 IP 公司也可以澄清,这不是自己的项目,而是外部合作的项目,从而减少被维权的风险。

但这种合作形式,无论是通过公募,还是二级市场,目标就是搞钱,然后分成。

具体的分成比例,市面上常见的是 3:7 和 5:5,即代运营方分 30 – 50%,授权方分 50 – 70%,一些名气更大的 IP 授权方,要的比例可能还要更多。

由于这部分的预算和支出,基本都是代运营方自己来出,所以普遍跑路贼快,能募多少募多少。

第三种:自运营 + 分成

这也是近期出现的情况,即在日本的团队,自己运营 + 发射代币,但会有请海外有经验的发射平台、生态,来为其提供指导、帮助和引流。

其实这也是比较正常的项目发展路径,不少 web2 的日本创业团队,在出海上,也有这么做的。

因为海外的平台,通常会为其担保站台,所以更多的信誉负担都在平台身上,而日本的团队这么做,也比较难赚到快钱,除非丢失品牌信誉。

最近有一个项目,是这样走的,并且成功跑通了出来,大家可以猜猜是谁。

分享给他人

你也许会喜欢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