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Jason说:以太坊主网作为承接大机构RWA资产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

Ondo作为最大的RWA项目今天发行了自己的L1混合区块链,之所以叫混合区块链,是在于其节点完全中心化,但是资产可以跨链互通。Ondo的节点是采用邀请制模式,也就是完全封闭的,必须得是自己人,而Ondo本身又是支持多链的具备和其他公链与私链互通的能力。

其实当你看完Ondo这条链的文档,对于其中为什么选择发行这样一条链的解释,会发现与我去年解读美国财政部发布的国债代币化方案几乎一摸一样,原文如下推荐扩展阅读https://x.com/jason_chen998/status/1855782343480594770

所以Ondo开的这个头在意料之中,之前和三盘教主@thecryptoskanda老师也探讨过并对这个趋势达成共识,但是如果真的要展开解读一下这个事情,也许可能对大家普遍认为以太坊最后的一块高地-RWA是一个悲观的趋势。

以太坊是由上万个无需准入许可的节点构建起来的除比特币外最安全的一条链,这是事实毋庸置疑,所以“安全”是以太坊立命之本的根基。也正因为安全,使得大家普遍认为RWA将会是以太坊的主阵地,因为承载资产的公链必须要足够的安全。

但这里来到了一个认知偏差,我们理解的安全,和机构理解的安全,是两回事。

我之前在某toB公司工作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一些银行、国企、政府等大机构时,不论我们再怎么强调公有云很安全,但是对方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都会要求我们部署私有云甚至本地机房,因为在他们眼里对安全的理解是,这个东西,我能不能管得到。

所以我们理解的安全是技术安全,他们理解的安全是管理安全。

今天在Space上和@suji_yan老师也提到目前美国右派势力上台后的强势与强权,使得对各种派系的支持和打压非常明显,简单来说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因为有实力发RWA资产的机构必然是体量非常庞大的,比如贝莱德、花旗等,他们对于将自己资产发行在链上的思考,除了性能、(技术)安全等指标以外,一定会把(管理)安全也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考虑,毕竟连USDT都有黑名单,我怎么能把资产发在一个我无法掌控的“公有链”上?这也太不“安全”了!

所以在此之前其实已经达成的共识是,以太坊主网作为承接大机构RWA资产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如果一定要选择以太坊生态则相对大的概率是机构自己发行一个可以掌控的L2,借用以太坊技术安全的同时,获得管理安全。

但作为一家掌管数十亿美金机构的CEO,当你听到如果发一条L2后需要几乎永久性的将2%-5%的交易手续费给到以太坊,你是否也会考虑发一条完全自己掌控的L1呢?

对,这就是Ondo的答案,也是美国财政部的答案。

分享给他人

你也许会喜欢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