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响应CZ号召的BuildL精神的最终结局,难道是把币交给币安和币安的贪腐集团?

致所有关心Web3未来的从业者、投资者与行业观察者:

我是一名在Web3行业默默耕耘多年的创业者,与大多数怀揣理想、渴望通过区块链改变世界的同仁一样,曾对这个行业充满热忱与期待。特别是在经过多番努力后,我终于打开了与 Binance Labs 探讨潜在投资可能性的沟通通道。开启对话前,我内心充满了憧憬与敬仰。无论最终是否能够获得投资,我和我的团队都将这次机会视为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至少可以借此交换在不同视角下对行业的认知。然而,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会议中被 Dana 粗鄙地质疑、轻蔑地对待,还是在后续沟通中被一再贬低乃至无视,Dana 作为 Binance Labs 负责人的态度并未体现出对项目本身的任何兴趣,反而更多表现为居高临下的打压与侮辱。

我感到非常惊讶,为什么 Dana 作为 Binance Labs 的负责人,连对潜在投资项目最基本的聆听耐心都没有?在完全不了解项目的情况下,就能够用傲慢的态度对我们进行抨击?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不断内部反思,小心翼翼地复盘,甚至试图找出是否在 Pitch 时有哪句话措辞不当,导致了 Dana 对项目的误解。然而,随着我与越来越多其他项目方交流心得,才逐渐认清了真相 — — 原来可以通过“白手套”走所谓的“后门”。其他项目方也明确提到,Dovey 和 Chris 是其中的代表。对于这样的 Pitch 方式,我从内心深处感到不认同,并曾试图怂恿其他项目方一起站出来揭露这种现象,但没有任何人敢这么做。

何一曾公开发布过币安的受贿举报方式,但这种公开鼓励举报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已经上币的既得利益项目方,不可能放弃当前的利益或出卖曾经的“盟友”;而未上币的项目方更不敢轻易得罪这个行业中最大的中心化交易所及其核心成员,自断后路。退一步讲,难道真的没有人举报过吗?币安是否曾经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过任何一件相关案件?这些问题至今依然没有答案。

与大家实际观察和感受到的一样,以币安为首的中心化交易所内部存在大量利益输送的老戏码,甚至越演越烈,创业者们的梦想渐行渐远。

在此,我决定站出来披露掌握的确凿事实与证据,因为如果整个行业对这些人和项目的暗箱操作、利益输送与敲诈行为视而不见,Web3终将背离其初心,最终受害的将是每一个真正热爱区块链与Web3的团队与用户。

我先站出来,因为我知道我只是成千上万仍有梦想的一员;

我不敢实名站出来,请原谅我的懦弱,因为我不想让我团队的成员不会因为我一时“冲动”就断送了在行业里吃饭的机会。

相关主要人物:

  1. Dana:现居香港,性别女。

曾在快手任职期间因口碑不佳被开除,后在斯坦福读MBA,与当时在丹华的Dovey相识,从而获得了快速切入Web3行业的机会。

作为何一的助理,她在币安有极高的权利。特别是Binance Labs,几乎所有项目想获得投资都绕不过她。她对项目方的口头禅是“我就可以代表Binance Labs”,对外态度极其强势。对项目前来汇报或寻求资源时,经常在对方没讲完就打断,对项目实际内容并不深入了解,却习惯性质疑项目方“你们到底懂不懂Web3?”。

对外,她让人心惊胆战,因为项目方深怕得罪后彻底失去与币安合作的机会;对内,她擅长向上管理,编撰种种“故事”或“报告”,促成自己看中的项目拿到投资与上币,使得币安高层尤其是何一也给予她极大信任与放权,从成为Dovey的傀儡,到自己笼络利益集团,再到最后自己攒项目,敛财达亿元美元级别。

  1. Dovey:全球旅居,性别女,自称何一闺蜜。

通过自己是何一闺蜜的身份,定位为Binance Labs的“首席白手套”。同时,她和何一的助理Dana勾结在一起,与币安的listing部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Dovey的常规操作是,先免费获得优先解锁的顾问代币(通常为1%);要求项目上线币安后再打投资款;少量投资+大量免费顾问代币;通过自己在币安内部的信息,在币安投资或者上币前联系项目方要求投资。在她的巅峰时期,行事极为嚣张,甚至公开声称自己是行业内最顶级的女性影响力人物,并说过“Even Yi He listens to me”。

Dovey个人的财富积累已经达到可以完全不依赖外部资金支持其基金 Primitive 的投资行为。她的单笔投资金额经常达到数百万美元。至于Dovey的财富积累过程,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她在丹华资本的历史,信息实在太多。

  1. Nicola:现居香港,性别女。

Dana在Labs内部的“马仔”。她是Dana的北大师妹,也因此深得Dana信任,负责配合Dana的各类敛财的具体行动。

Nicola表面上服从性极强,Dana指哪她打哪,实际上她的处境很尴尬,要不然忠诚地当马仔,保住工作,要不然独立地对项目做判断,直接被抛弃。

她与Dana形成利益链条,迅速获得了可观收入,实现个人财富水平飞跃,但也因在敛财过程中分赃不均、以及总是被推到第一线显得“吃相难看”,私底下对Dana有许多抱怨,却又不敢公开对抗。

  1. Chris:现居上海,性别女。

曾在红杉中国任职,期间因为表现不佳被末位淘汰裁员,却通过在Web3项目上的“斡旋”能力获得新出路。

Chris与Dana、Nicola等人相熟,负责引线与撮合,帮助一些毫无技术或应用价值、纯靠包装热度的项目迅速得到Binance Labs投资,并成功上币。

她擅长一鱼两吃。在Hooked、Sleepless AI和Catizen项目中,Chris协助项目方与Dana及Nicola沟通,安排一系列向币安内部的利益输送。而另一方面,通过在Sleepless AI项目上的成功布局赢得Folius Ventures赏识,被红杉裁员后成功加入Folius,并在Catizen项目上再次使Folius获利。

  1. Claudia:现居香港,性别女。

币安Listing负责人,直接向何一汇报,币安对项目的质量评估很大程度上依靠她的解读。据说拥有4–5部手机,行事异常低调。

不当敛财与灰色操作案例:

  1. Hooked Protocol。参与人:Dovey、Chris、Nicola、Dana。

老牌闺蜜币,Dovey在上个周期中个人影响力高峰的代表作之一。

创始人Jason是Dovey一起见过双方家长的前男友,又在米读担任CEO期间和快手的Dana在业务上结识,顺理成章地直接通过Dovey推动与Dana掌管的Labs的投资。本项目分配给Nicola投资,Chris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在红杉内部推动投资,利用红杉给项目背书。在获取投资后很短的时间内,Hooked顺利上币,引发全网攻击和质疑,一时间“闺蜜币”成为行业热词,但并没有下文。

  1. Sleepless AI。参与人:Chris、Nicola、Dana、Claudia。

利用AI的火爆加刷假数据将一个原本的Web2游戏临时改装成AI概念项目,匆忙上线发币割韭菜。这个完全没有任何AI技术的项目,发布上币公告的时候整个市场一片哗然,甚至币安上币团队竟然允许它抢占了“AI”这个极其重要的Ticker, Web3的AI赛道沦为了传统AI领域的笑柄。对于那些真正有志于推动Web3行业发展的创业者来说,这种现象实属荒谬。

Chris利用内部消息在上币前,推动 Folius 的投资,并代表 Nicola 和 Dana 收受了项目方的利益。后来,Chris 凭借这一“功绩”,在被红杉裁员后顺利加入了 Folius。

该项目同样由Nicola作为投资经理负责执行。尽管曾一度因为割韭菜,揭发贿赂事件等遭到大规模社区举报,但最终不了了之,也没有任何后续处理。

  1. Catizen。参与人:Chris、Nicola、Dana、Claudia。

Telegram小游戏流量骗局收割中心化交易所的代表作,项目方通过数据造假等手段,且实控人老杨非常饥渴地到处寻找币安的资源和关系网,在获得Folius投资后,通过Chris联系到Nicola ,随即向二人以及Dana进贡,随后快速获得Labs投资。

宣布Binance Labs投资消息后,利用投资背书和上币币安预期引爆短期市场热度,并在币安火速上线后完成对普通用户的收割,而项目方和内部利益团体皆分得大笔收益。

  1. Altlayer。参与人:Dovey、Nicola、Dana、Claudia。

在modular chain叙事热点下,Dovey向币安选送的项目。她投资了该项目之后,将项目创始人Yaoqi介绍给Binance Labs,交由Nicola作为币安内部投资人负责执行。并且Dovey作为Binance Labs的白手套代Dana和Nicola收受利益。

项目方提供大量代币给该利益集团,以换取币安投资及Listing的绿色通道。项目方多次在私下表达对这种不合理分配的不满,但在强大的交易所内部势力面前仍然只有配合这一条选项。

  1. Cheems。参与人:Dana。

Meme叙事大火下,Dana为了针对BNB Chain在meme领域营造财富效应而刻意打造的项目。并利用自己的内部关系,成功让Cheems在BNB Chain内部重点打造的meme币。Dana最终推动其登陆币安Futures,获得了可观收益。

上述项目只是部分广为人知的例子,一些其他案例传播度没有那么广,我出于保护信息源的考虑,暂不穷举。

如果行业在巨大的资本涌入与资源垄断中迷失了方向,任凭少数人的利益操纵破坏这个生态,最终受害的将是每一个行业参与者,包括此时享受红利的既得利益者。

大家一直好奇币安为什么上了很多垃圾项目?好奇为什么币安项目一上就跌?好奇为什么项目方上了币安后就直线躺平?答案很简单。

试想,一个项目方即使一开始积极地想要创造效用、服务社区,并希望让真心支持自己的用户和投资者赚到钱,但在与币安接触的过程中,却不得不面临以下问题:

  • 第一,需要打点白手套和内部核心成员。通常1%起,且要求上币立即解锁。
  • 第二,在接受 Labs 投资时,必须承受巨大的估值折扣,流血稀释。
  • 第三,在谈Listing的过程中,如果是首发项目,需要拿出4%-8%的代币参与Launchpool或Megadrop,空投给币安用户。
  • 第四,在空投以外,还需要支付5–10%总流通代币的上币顾问费,这部分代币是直接交给币安的,且通常不对外披露。通常不向Fantom等海外项目收取,但这部分顾问费在我们华人项目中间则是常规操作。
  • 第五,强制收取的高达数百万美元的上币押金,跌破某一约定市值后不予返还。

等到项目真正登陆币安时,项目团队和社区本身到底还剩下多少激励呢?大量的利益被腐败环节侵占,而非真正流向用户群体。我们响应CZ号召的BuildL精神的最终结局,难道是把币交给币安和币安的贪腐集团?

长此以往,用户对币安新币的质量不信任,不真金白银掏钱打新,才形成了币安新币必跌的负循环,形成了劣币(行贿项目)驱逐良币(清廉项目)的窘境,形成了对我们华人项目更深的猜忌和偏见。

在此,我愿与所有心系Web3未来的人同声呼吁: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些不透明的腐败现象,坚守行业的底线与良知,为更多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者与项目创造一个公平、阳光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唯有如此,Web3之路才能走得更远,也才能真正兑现我们对未来的承诺。

谨以此信,献给所有理想尚存并勇于发声的同行者。

谨以此信,唤醒整个行业对自我审视与重塑的觉悟。

谨以此信,呼吁我们守护初心,让真正的去中心化照进现实。

一个普通的创业者

分享给他人

你也许会喜欢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