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所真的这么重要吗?相信市场逻辑的阳谋,得出项目的分析公式
本轮需要迭代的思维误区是:“只有上大所才有机会退出,所以我必须买那些有机会上大所的加密货币。” 这种思维误区对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包括散户、项目方和机构来说,都是一个潜在的陷阱。ai16z
@ai16zdao和 virtual @virtuals_io已经充分说明了一件事——上大所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有注意力就有交易量,有交易量就有流动性
先从反方向思考,如果我们买入一个币或投资一个项目,唯一的逻辑是它能够进入某个大所,那么大概率这笔交易会亏得很惨(这种所谓的逻辑往往来自一些所谓的 insider info)。因为如果项目无法上大所,其基本面就没有足够的支撑,价格下跌的空间可能会很深,甚至是“无底洞”。你都想跑了,按你头那人跟你说别跑,买入逻辑来自他,卖出逻辑怎么办呢?诶嘿,根本无法闭环……
然而,如果从市场的纯粹逻辑出发,tp 和 sl 都有可靠的依据,那么是否能够上大所便成了次要问题——项目的本质价值和市场声量才是决定其可持续性的核心。事实上,“上大所”只是一个额外的因素,对明智的投资者来说,这并不构成核心的投资依据
📲 项目分析的逻辑
回归正题,如何分析一个项目?在筛选项目的角度来说,很多时候市场内任何参与者的逻辑又都是相似的了
从交易所角度,上最强的叙事 = 最强的交易量
从散户来说,买最强的叙事 = 最强的获利可能性 = 散户买卖产生大量交易量
从一级投资人的角度来说,有最强的交易量 = 市场有人承接
说来说去,都离不开交易量和流动性。于是乎,得出一个不一定正确的公式:
基本面 + 社区 + 市场讨论度 = 交易量
对于meme币来说,基本面主要是“叙事”。
对于正规项目来说,基本面则是“叙事 + 团队 + 融资背景”。
社区和市场讨论度则是指项目的传播力和市场关注度。
📲 阳谋是什么?
从 CEX 角度分析,他们主动制造阴谋的可能性是很低的,越大的组织越应该参与赛道级别的阳谋,因为只有赛道级别阳谋才能让这个级别和体量的组织获利。比如 DeSci,BIO
@bioprotocol上币安在事实上确实带起来了那么一个赛道短期的注意力,抢走了一段 AI Agent 的风头没错吧?那么这样这个阳谋也成功了一大半
考虑交易所的核心营收来源:trading volume 和手续费。交易所本质上是通过手续费赚钱,如果一个币无法为交易所带来充足的交易量,那么上线这个币对交易所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换句话说,即使一个项目能够成功上线大所了,如果缺乏交易量支持,最终也难以为其带来足够的流动性。
交易所与项目方的关系是什么呢?
市场上的项目很多,其中能吸引足够注意力的项目虽然不多,但至少达到及格线以上的项目是一定有的。这些项目要想上大所,通常都有较高的声量和市场讨论度。从近期各大头部交易所的上币情况来看,并不存在所谓的“保送xx所”或“阴谋集团”,项目最终能成功上线交易所,通常是因为它们具备较强的声量和市场支持。所谓的 insider info 再一次坑害了深信他们的人
项目方通过上线交易所也是为散户提供了一个交易的“里程碑”。对于长期 build 的项目而言,进入交易所可能只是一个起点,而对于某些项目,则可能是终点。而对投资人来说,重点在于,不要仅仅依赖“上大所”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理由。市场中很多所谓的“阴谋”和“内幕消息”其实都带有出货的目的。用大宇老师 (@BTCdayu) 的话来说,“去人更多的地方打渔”,就是要寻找更广阔的市场机会,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相信市场的逻辑,相信市场逻辑的阳谋
📲 项目的长期价值如何建立?
如果一个项目在基本面、社区支持和市场讨论度上都具备优势,那么它就一定具备坚实的投资逻辑——即便项目的价格下跌,也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左侧抄底,因为大家看好未来的风口将会吹到这个项目上。
然而,如果项目缺乏这些基本面和社区的支持,最终它可能会陷入没有讨论度、没有交易量、没有流动性的问题,逐渐走向归零。
CL @CL207 之前说的这个太有意思:内幕消息让人亏最多。不要让“上大所”成为投资决策的唯一驱动力。投资应基于项目的内在价值、市场需求和社区支持等核心因素,真正值得投资的项目,不仅能吸引市场的关注,更能在其背后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持久的增长潜力。
市场上的所谓“内幕消息”和“阴谋论”往往带有目的性,且无法为投资提供可靠的依据。呵呵,认识项目方可能真的会亏完,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