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项目的困境
看到某个项目被公开维权,简单说就是项目方鼓励社区去stake,结果在锁仓期间币价一路下跌, 想取又取不出来, 割肉都不行,只好维权。但在我看来,这完全是认知不到位付出的代价。当然,如果投资人拿出证据证明项目方有任何保本保收益的言论,那属于引诱投资,另当别话。
认知往往是花钱买出来的,而且学费很贵。
这件事让我想起在polkadot上的惨痛经历。波卡本身是个好项目,其substrate技术架构独步江湖,基于此诞生了很多明星L1,对整个行业贡献巨大。 在波卡正式上线之前,通过ICO以及OTC,我DOT的综合成本在1u以内。 波卡主网上线后,随着生态项目的繁荣,以及牛市热度上涨,再加上平行链拍卖的激烈竞争,最高价格到了50+,币安当时批量上线波卡生态项目,其热度远超现在的TON生态。那会儿我强烈的感觉是该卖了,毕竟已经快100倍了。但当时一堆项目方都纷纷来求质押,希望帮忙竞拍卡槽。所以我把很大比例的DOT拿来质押,帮助生态项目去竞选卡槽,只在高点卖了很小比例。结果呢,等到一年后质押结束可以卖的时候,DOT的价格已经跌了80%。
另一个例子是跨链双雄的Cosmos, k线走势也差不多。
dot和atom的质押收益都在15%+,换句话说,其生态增长(入金)的速率,如果低于15%,那么理论上其价格就会下跌。有哪几个项目的增长率能达到FDV的15%呢?极少。现实中大部分国家的GDP增长率可都是低于5%的。
POS最早设计的愿景是什么呢?网络的收益分给愿意牺牲流动性来保障网络安全的质押者。 现在大部分POS项目的现状是什么呢? 质押shitcoin给你更多的shitcoin,上一轮牛市来的快去的也快的所谓流动性挖矿也是如此,只是流动性挖矿省去了中间环节,所以生命周期走到更快,像极了庞氏。
所以啊,在没有合约市场对冲的情况下,谨慎参与没有实现协议正向收入的pos币,更要谨慎参与质押。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