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林说:TOKEN2049 之后,我该如何寻找我自己的交易圣杯?

很长,非奶文,请耐心看下去

一、去了

是受@XTExchangecn邀请去新加坡的,就像@priscilla_arkI小姐姐说的,想不到桂林哥是个I人,开始没懂,下载了个小红书查了查,嗯,我确实是个I人。

所以,一开始是没想去的,因为一直自认为只是个散户,顶多是一个会发发推特的散户,一个交易者而已。不算是个KOL,更不算是圈内人。

后来,得到了朋友鼓励:“桂林,你想好好的做推特 ,想把这个当成退休之后的一个正经事儿去做的话,得去“入入圈”,毕竟,以身入局,才能胜天……才能体会的更真实,更深刻。”

于是,我去了。

二、起因

Culture shock,当初自学英文的时候,对这个词不太理解,但在新加坡的这几天,却切身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文化冲击”。

之前的我,随性而冲动,一言不合就晒单干人,觉得天老大,我老二。专治一切不服!开单只凭一个“梭”字!

但当我以一个“素人”的身份,混迹了“大V”的圈子几天之后:

@Murphychen888兄对于结合链上数据与交易的完美绑定,
@MaoShu_CN对于宏观美股与币圈的侃侃而谈,

@OwenJin12弟弟那么年轻却那么优秀,
@Phyrex_Ni兄全面与博学
@qinbafrank兄的见识与深度,
@Trader_S18兄对于Crypto的游刃有余。

一种前所未有过的不自信感环绕着我久久不能散去,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全面,却又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低调谦虚。

在新加坡与回国后的几天,我一直处于深度自我怀疑的状态之中,我的交易系统够好吗?我的投资体系够全面吗?那么不谦虚的我,过往做的对吗?

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六边形战士”,学嘛!我不怕吃苦,一定要完善自己的交易体系与投资体系!这个想法开始在我的脑海里生根发芽。

我翻出了很久之前,朋友传给我的一份“机构的内部投研日报”,开始研究:宏观角度、资金角度、技术角度、消息角度、虎鲸动态、ETH数据、清算数据、持仓筹码分布等等…….

两天两夜点灯熬油之后,我做出了一份基于两天前数据的投研日报。

然后我发现,我还有分影响权重、分消息的实时性等等工作没有做完,起码截止目前这份投研日报的可用性,几乎为零。

苦恼、沮丧、难过、睡去。

三、思考

很累,所以这个觉睡的很沉,梦也很多,依稀记得在梦中有一英姿飒爽男子,一剑开天!

何必做加法?这些年的“果”就是一直在做减法的“果”,我对自己说:“桂林,你着相了!”

四、我的交易体系

我是一个交易者,不是意见领袖,不是宏观分析师,不是链上数据专家,更不是Crypto行业从业者。

我拿到钱来到这个市场上,只是单纯的为了“交易获利”。

昨天和@MaoShu_CN聊天,猫叔提到,为什么市场上交易类型大神频繁涌现,又频繁陨落?

因为一个真正的交易者是孤独的,向外求,更要向内求,内求就有内耗,当承受达到极限的时候,往往就是陨落的开端。

你是个交易者,和我们接触挺好的,不同的体系互相印证,互相佐证;但是也不要学我们,我们是你的外,能牵制你的内,才能保持本心,达到平衡。正所谓“醍醐灌顶”!

于是我开始梳理自己的心态、复盘自己的交易体系:

1、宏观是否能指导交易?

前两年被骂的最惨的就是宏观分析师,今年最火的也是宏观分析师,这说明了什么?

择时与权重占比,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宏观因素对于币圈的影响权重会时而变大,时而变小,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在现阶段的币圈,宏观层面,对于币圈有着大方向上的指导作用,权重占比极高。

2、宏观与情绪

宏观数据也好,宏观事件也罢,往往都能带来的是情绪上的拐点。就像@TingHu888大神总用的“MEME币情绪指标”一样。只不过我理解一个在于圈外,一个在于圈内。

6月7日,公布的5月季调非农就业人口大超预期,宏观数据带动情绪拐点的典型案例。

7月13日,特朗普遇刺世界名画,宏观事件带动情绪拐点的典型案例。

9月16日,降息50个基点。

每一次的宏观标志性数据或者事件或多或少都能带来一波或大或小的行情。

再放大看一下,从去年10月中旬开始的一波牛市,我们的交易预期是什么?除却ETF,唯有“降息预期”四个字。

所以以上的重点是:关键数据与情绪拐点。

3、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也是常常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因为在我们这些“画图狗”、“分析湿”的嘴里说出的结论的确可以常常总结为“现在的行情有可能涨,也有可能跌,但不排除横盘的可能性。”

但是我认为,在做中短期交易中,无论是缠论,量价,波浪,图表结构,包括我这莫名其妙的盘感流,在针对特定的行情,是可以进行模糊的精确判断的。

“行情嘛,看懂就做,看不懂不做。我们必须要承认,行情在大多数时间,我们是看不懂的,承认,不丢人!”

但技术分析对于关键时机把我的精准度是宏观和情绪所不能及的。

4、心

不管是宏观、情绪、还是技术分析,对于交易者来说,都是外部的指导分析框架。

就像有些知名的经济学家,可以在电视节目上侃侃而谈,对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剥茧抽丝;自己下场股市却惨败而归。是不懂吗?懂!比我们大多数人都懂得多,那为什么?可能败给的只有两个字,“人性”!

也许当我们什么时候不在准求“精准的正确了”,也许当我们什么时候在内心真正的认同“一波行情要掐头去尾的吃了”。

也许那个时候我们就会真正的控制住了“贪婪”,而不是被“贪婪”所裹挟。

毕竟,所有的“恐惧”都来源于过分的“贪婪”。

2024年9月24日

分享给他人

你也许会喜欢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