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吴说区块链
本期音频为 Polygon 中文社区 Polysphere 组织的推特 space,吴说获得授权转载。嘉宾包括 Polysphere 贡献者 Kristen、ChainFeeds 联创潘志雄、Omniverse Labs 联创 Jason、1inch CM Joe、Crust 核心开发者 Brian 以及 EthStorage 投资伙伴 Anthurine。本期播客探讨了以太坊在 Web3 生态中的当前挑战与机遇。嘉宾们讨论了市场情绪对以太坊的影响、技术发展中的瓶颈,以及 Layer 2 技术的扩展前景。尽管面临压力,他们认为以太坊仍有潜力通过创新应用继续引领行业发展,并需要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音频转录由 GPT 完成,可能存在错误。请收听完整的播客:
小宇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6d4b7bb4a0f950f84c5c44f
YouTube:
开场介绍
潘志雄:
Hello,大家好,我是潘志雄。目前我们正在运营一个名为 ChainFeeds 的 Newsletter,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关注一下。我大约在七年前第一次使用了以太坊,并且从那时起就一直关注以太坊的进展,尤其是其技术进展和生态系统的发展,包括 DeFi 生态。因此,今天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交流,谢谢。
Anthurine:
大家好,我是来自 EthStorage 的 Anthurine。EthStorage 是以太坊上的一个基础设施项目,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以太坊的存储扩展。我们是一个 Layer 2 解决方案,但与其他 Layer 2 有所不同的是,我们专注于以太坊链上存储能力的扩展,而不是 TPS(每秒交易数)的提升。我们与其他 Layer 2 并不构成竞争关系,反而可以帮助他们补足在链上存储方面的短板。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被认为是以太坊的 IPFS 层,但不同于 Filecoin 或 Arweave,我们不是一个独立的区块链,而是完全融入以太坊生态的 Layer 2。我们存储的不仅仅是冷数据,还包括动态数据和可编程数据,所以存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我们认为,EthStorage 可以在以太坊生态中填补这块空白,为未来的以太坊发展提供支持。
Jason:
大家好,我是 Jason,或者你们可以叫我 404。我是 Omniverse Labs 的创始人,我们是一个全栈开发团队,在多个区块链生态中都有过经验,包括 Near、Flow、Polkadot 和 Polygon。目前我们又回到了以太坊生态,并持续关注其发展。今天很高兴能被邀请来参与讨论。
Joe:
哈喽,大家好,我是 Joe,来自 1inch。1inch 主要是作为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聚合器,过去我们一直专注于海外市场,但其实亚太地区的用户才是我们用户群体中最多的。所以接下来我们会加大在中文市场的推广力度,并且在四季度推出新的产品,敬请期待。
大家对这个以太坊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潘志雄:
我觉得以太坊的这个话题在我现在关注的比例里面占了一大半,超过 60%。我还会关注比特币和其他生态。对于 FUD 的情绪,我倒不那么在意,毕竟以太坊经历了多次起伏,遇到这些情绪是很正常的,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类似的情绪出现。虽然困境和问题客观存在,但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市场过于高估了技术的短期影响。如果我们只看短期,可能会觉得以太坊的进步速度太慢,新应用出现的速度也太慢,爆款太少。这些问题可能被其他技术如 AI 稀释了关注度,甚至以太坊基金会内部的一些问题也在发酵。不过,本质上,我们还是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而不仅仅是关注短期的问题,比如 ETF 的影响或以太坊长期去中心化的努力和技术进展。
关于以太坊的前景,我认为我们需要客观看待。虽然有些悲观的地方,但这些问题不一定全是以太坊本身的问题,很多可能归结于整个行业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情况可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糕,但确实需要我们更好地总结和交流当前遇到的问题。
Brian:
我个人对以太坊的看法是相对中性的,我并不悲观。以太坊不像比特币那样有如此高的价值共识,但它在生态中的地位依然稳固。虽然市场上有很多竞争对手,但以太坊仍然是最强的。在短期内,我认为以太坊不会被颠覆,尽管在长期来看,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目前以太坊的价格疲软可能是由于竞争对手的资金分流,也因为它本身市值已经非常高。对于大市值资产来说,短期内很难再获得高收益。此外,市场上表现较好的新兴链,如 Solana,可能通过资本运作吸引了大量资金,这也导致了一部分资金从以太坊流出,导致价格疲软。但在 DeFi 领域,以太坊的创新和主导地位依然强大,我认为它在未来几年中仍然会保持核心位置。
Anthurine:
就像之前潘老师提到的,以太坊的确面临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还有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挑战。我个人对以太坊依然持乐观态度,否则我们就不会继续在以太坊上构建项目了。如果我们对以太坊完全失望,早就转向其他生态了。
目前对以太坊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没有出现爆款 DApp,上一轮从 DeFi summer 到 NFT,都算是爆款应用,但这轮没有。然而,这并不是以太坊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 Web3 生态的问题。目前,所有人在探索困境,但不能只责怪以太坊。
其次是价格疲软,虽然以太坊有自己的 ETF,但它的同类竞争者很多,资金和关注度被分散。尽管如此,以太坊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创新仍在继续,例如 ZK、AA、restaking 等技术虽然用户感知不强,但对于长期发展是有意义的。最终,这些技术创新需要时间才能反映在价格上。以太坊目前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 EF 内部的管理问题。由于价格不佳,利益冲突显现出来。但从我们团队的角度来看,我们仍然相信以太坊作为超级计算机的发展潜力,并在这一方向上努力。
Joe:
关于以太坊的前景,我想从生态和币价两个角度来谈。首先,以太坊的生态相对稳定,特别是经历了几次升级之后,其网络速度和 gas 费用都有了显著提升。所以从生态角度来看,我不持悲观态度。然而,从币价的角度来看,市场情绪并不乐观,比如目前大家普遍预期明年会是熊市,而且尽管以太坊 ETF 已经推出了一段时间,但市场反应并不明显。因此,我认为以太坊的价格可能会继续调整。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我觉得市场情绪确实会影响以太坊的价格,但这种情绪波动也是市场的一部分。当市场上存在分歧时,反而可能创造出机会。虽然我平时不太关注价格,但我会关注生态中的项目,看它们在做哪些创新。市场情绪的分散可能反映了一定的困境,但我认为这是市场的自然表现。
Jason:
关于以太坊,我认为很多所谓的悲观情绪其实源于我们的期望值过高。我们持有以太坊,是因为我们对它的未来有信心,而当它没能达到我们的预期时,我们难免会感到失望。但实际上,这种“悲观”更多的是一种“哀其不争”的心态。我们之所以关注以太坊,还是因为从长期来看,我们对它是乐观的。
在我看来,以太坊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显现,真正的问题可能藏得很深。以前我不太看好以太坊,主要因为不喜欢 V 神,觉得他更像一个政治家而不是科学家。但现在,我反而认为以太坊需要这样的人,因为它面临的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有历史包袱、政治平衡和趋势问题。
以太坊的历史问题在于它有很深的社会共识和沉重的历史包袱,任何改变都需要考虑兼容性,导致它在技术上推进较慢。政治问题则涉及如何在 Layer 1 和 Layer 2 之间达成平衡,Layer 2 在帮助以太坊扩展的同时,也可能拥兵自重。趋势问题则是当前的热点主要集中在 meme 文化,而以太坊已经经历了这一阶段。所以,现在的问题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更需要像 V 神这样的人来处理复杂的局面。综合来看,我对以太坊的未来依然持乐观态度。
以太坊现在如何破局?
潘志雄:
我认为以太坊在代币经济学(tokenomics)上的努力一直很积极。虽然随着 EIP-1559 效果的减弱,gas 费的减少使以太坊恢复了通胀状态,但以太坊的研究团队仍在努力寻找进一步为协议提供更多收入的方法。例如,路线图中提到了可能推出 EIP-1559 的 2.0 版本,此外还有 MEV(可提取最大价值)的捕获,通过这些措施,以太坊可以增加协议层的收入,从而增强通缩效果。
至于 Layer 1 逐渐演变成结算层的趋势,我认为这是预料之中的。在 Layer 2(L2)尚未大范围应用之前,大家已经在讨论 L1 可能会变成结算层。因此,L1 被弱化并不意外,大多数面向终端用户的应用场景可能会在 L2 上运行,这样可以更合理地降低 gas 费。当前的挑战在于如何在 L2 上扩展更多的需求,发展更多类型的应用,尤其是爆款应用。当 L2 的使用量增加时,最终仍会影响到以太坊 L1 的价值捕获,带来长期的价值。因此,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应用层的问题。
Anthurine:
以前以太坊是一条单一的区块链,试图通过提升速度和存储能力来解决问题。但随着模块化概念的引入,以太坊逐渐转向了 L1 作为结算层,L2 和其他中间层承担不同的功能。这种转变是相对平滑的过渡,且预料之中。
当前,L2 的用户体验改善了,gas 费用降低,但用户涌入不多,导致以太坊的消耗减少。这是因为用户看不到底层的发展,而是更关注应用。我们需要更多的新应用来吸引用户,比如去中心化 AI、链上游戏、去中心化的写作平台和 Web3 协议(如去中心化的 HTTP)。这些新应用如果成功,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用户,从而促进以太坊的价值捕获。
目前的问题在于应用创新不足,我们需要更多的努力来推动应用层的发展。如果这些探索的方向能够带来突破,以太坊的生态将会更加繁荣。
Joe: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太坊逐渐演变成结算层是很有可能的。举个例子,一些大型的传统金融机构在进行特殊的 token 转账时,通常会优先选择在以太坊主网上进行,这就像是 Web2 中的银行和支付系统的关系。以太坊要保证的首先是安全性,然后才是 gas 费的降低和转账速度的提高。
现在的 L2 更像是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中的小游戏,承载了更多的用户体验和应用场景。以太坊逐渐成为结算层,这种趋势很可能会持续下去。至于开发者是否会继续选择以太坊来构建应用,这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到市场和资金问题。很多团队更关注短期利益和热钱,因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能够持续在以太坊上构建应用的团队相对较少。
Brian:
我认为 L1 和 L2 之间的转变是积极的。L1 的交易量和 gas 费的降低,可以使 L1 变得更加稳定和安全,同时承载更高安全性要求的应用。L2 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则可以丰富整个以太坊生态的应用场景。以太坊的价值捕获不仅仅依赖于 gas 费的收入,更在于其生态建设和发展。
目前,以太坊和其他链之间的竞争更多是存量流量的互换。如果 Web3 应用场景无法扩大,无法触及更多的传统用户群体,那么这种内卷现象将继续,整个生态也将停滞不前。因此,找到新的应用场景和用户群体,是以太坊未来的破局关键。
Jason:
以太坊逐渐成为结算层其实是它既定的战略目标。当初推进 Layer 2 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以太坊的性能,让它能够承载更多的流量和应用。因此,以太坊成为结算层并不是“沦为”结算层,而是完成了它的战略目标。
Layer 2 的崛起并不意味着以太坊的失败,反而是它成功的标志。以太坊的角色更多是引领新应用模式和概念,发挥示范作用。它的强大社会共识和技术引领性,是它的核心价值所在。至于竞争应用的抢夺,以太坊没有必要再去与 Layer 2 争夺应用,这也不符合它的发展战略。
以太坊的价值不在于短期的 gas 费需求,而在于它在行业中的引领作用和长期稳定的社会共识。只要它能继续发挥这样的带头作用,以太坊的未来依然光明。
以太坊是不是还是能够引领应用的发展
Jason:
我认为以太坊在应用上的竞争并不害怕与其他链竞争。以太坊真正需要的是引领整个行业的应用创新,而不是重复以前的概念。其他链可以通过提高性能或降低 gas 费来吸引用户,但以太坊的优势在于它的社会共识和技术引领能力。最近,V 神也提到 DeFi 需要突破当前的模式,寻求更有实际落地价值的应用。这表明以太坊仍然致力于创新,并尝试通过新的概念和应用,如 restaking,来重新捕获价值。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现在无法预测的新突破,就像 DeFi 当初出乎意料地兴起一样。
Brian:
以太坊有其自身的技术路线图,虽然它在推进速度上可能不如其他链快,但它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以太坊的引领地位不仅仅依赖于技术,更依赖于它在应用层面的创新。尽管创新可能会在其他链上发生,但这些创新最终可能会回到以太坊,进一步壮大整个生态系统。以太坊过去面对许多所谓的“以太坊杀手”时,都证明了自己的优势,这也是以太坊的强大之处。
Anthurine:
以太坊之所以能够持续引领应用创新,与其生态内的开发者社区有很大关系。相比于其他生态,很多以太坊的参与者不仅关注币价,还对技术和应用本身充满热情。这种发自内心的驱动力是创新的土壤。以太坊的开发者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追逐短期的利益。正因为如此,以太坊更有可能在新的应用方向上取得突破,比如去中心化 AI、链上游戏、去中心化写作平台和去中心化的 HTTP 协议。这些创新方向可能会为未来的应用发展奠定基础。
Joe:
我认为以太坊的破局点依然在于应用的爆发,尤其是能够吸引 Web2 用户的应用。创新需要从用户需求出发,解决 Web2 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应用才有可能被广泛接受。虽然当前很多项目都在追求短期利益,但真正成功的项目应该以长期价值为导向,考虑如何在用户体验和需求上超越 Web2。以太坊在这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潜力。
潘志雄:
应用确实是以太坊的破局点,但我们需要明确应用的定义。以太坊可能不会直接创造出像微信或淘宝那样的应用,而是通过更小切面、更创新的方式,比如像 Uniswap 这样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以太坊仍然以账本和交易为核心,而真正面向普通用户的应用可能需要结合去中心化存储等其他技术才能实现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以太坊单靠自身可能难以满足所有应用需求,但与其他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结合,或许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