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币安上币的情况,确实能嗅到市场的一些微妙变化。以前,一个币想上币安,起码得有个2亿市值打底,现在呢?能破亿的都算是凤毛麟角。这透露出的信号是什么?市场的水位在下降,游戏规则可能正在悄然改变。
回想过去,上币安的代币大多是“上线即巅峰”,然后一路跌跌不休。项目方和VC投资人拿到的是最大蛋糕,等二级市场的韭菜接盘,价格开始崩塌,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这种模式,最终受伤的永远是二级市场的散户,实质上是个“独赢”局——项目方赢,VC也可能赢,但二级投资人基本上是被收割的命。
但如果换个思路呢?假设币安上的新币,市值低开,比如连1亿都不到,让二级市场有空间去博弈和发现价值。一开始价格低,资金慢慢进场,优质币种脱颖而出,螺旋式上涨,形成造富效应,给二级市场创造更多赚钱的机会。这样,二级市场的投资人能赚,项目方能赚,VC能赚,甚至市场整体流动性都能提高,这是一个“多赢”局。
市场的核心规律是什么?独赢的商业模式注定无法长久。项目方吃干抹净,不给二级市场留活路,市场自然会恶化,久而久之,散户不愿意再进场,流动性枯竭,整个市场陷入死循环。这一轮山寨币的疯狂倾销,正是导致市场无赚钱效应的根源。
当大家一致认为“山寨币二级市场没得赚”时,市场的奇点时刻就快到了。因为当市场陷入绝对悲观,除了比特币大家都不愿碰时,其他币种的估值会被持续压缩,压到不能再低。到那个时候,资金会重新发现机会,市场会重新燃起希望。这就是市场的周期律,一切涨跌都是情绪的反映。
什么时候会到这个临界点?没人能准确预测,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市场不可能永远在同一个模式里运行,现在市场跌不要怕,这是行情反转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