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xLeoDeng说:10亿美金估值只是开始?Believe生态平台币 $launchcoin 凭什么?

【预测】10亿美金估值只是开始?Believe生态平台币 $launchcoin 凭什么?

从发出我的上一篇推文起, #LAUNCHCOIN 市值仅16m,到最新发文的 240m,暴涨15倍,只过去才不到48小时。同期,Believe生态代币总市值,也突破4亿,发行代币数量7000+。可以说,Believe生态的大爆发,远超所有人想象,包括我自己在内。

但是,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其运营模式、Believe生态代币最近的表现,以及市场反馈等等,我发现,自己对Believe生态的看法,必须重新修订。

先说结论:10亿美金估值的 $launchcoin,可能才是Believe的刚起步。

正如 @himgajria 所言,don’t use meme-brain for fundamental trades — one lasts till the attention does, the other lasts till the business does.

以下是我的分析逻辑,可能有些碎片化,供参考。

1⃣ 增量引流 vs 存量博弈:Believe 或降维打击 http://Pump.fun、http://Bonk.fun

在 http://Pump.fun 等 Meme 平台上,同质化竞争激烈,短期博弈浓厚。这两天 http://Pump.fun 与 http://Bonk.fun 为同名币 $GLONK 明争暗斗,不同平台创始人隔空喊话,各自号召支持“OG版本”或新版本。

这类注意力之争,凸显纯 Meme 发射台盈利模式的脆弱:流量易被新平台分流,缺乏长期黏性。

相比之下,Believe 试图走出只拼炒作的怪圈,通过赋能真实创业者来沉淀用户。

例如: http://Dupe.com 等 Web2 产品方都在 Believe 上发行代币并探讨实际应用场景(用代币购物折扣等),为平台带来更多元的用户群和更长期的价值支撑。

2⃣ 大V集体下注:Believe 成为 Web2 创业者的新入口

短短上线两周,Believe 平台已吸引来自Web2和AI领域的知名创业者与 Web3 项目参与,发行代币,涵盖 AI、消费、金融等领域(见下表,不完全统计)。

3⃣ 基金会静默支持中:Solana 为什么需要“锁住筹码”的 Believe?

Believe 的爆火验证了 Solana 在高并发、低费用场景下的优势(短期内涌入大量交易仍能保持低Gas和顺畅体验),Solana 官方和社区肯定乐见一个“现象级应用”的出现,来提振生态人气,更乐见选择长期持有Solana的平台,而绝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疯狂卖出Solana的其他平台。

目前,虽尚无直接证据表明 Solana 基金会对 Believe 有资金投入或Grant支持,但值得留意相关线索:Believe 上线以来,获得了 Solana 社区的高度关注。Solana 官方账号、联合创始人 Anatoly “Toly” Yakovenko 以及头部 DEX 聚合器 Jupiter 的创始人等都曾在社交媒体转发提及 Believe。

此外,Alliance DAO(Solana 生态投资联盟)的创始合伙人 Imran Khan 更对 Believe 机制公开点赞;Alliance DAO 早期就曾支持过 Clout 平台(Believe 前身)。

这些迹象暗示,Solana 生态的投资力量有可能在幕后帮助 Believe 成长(技术集成、资源对接等)。

此外,Solana 核心开发团队成员如 Jupiter、Meteora 等项目的参与,表明 Believe 已融入Solana DeFi 基础设施:它采用了 Meteora 的联合曲线 SDK,并接入 Jupiter 路由。

Solana 官方开发者资源的支持,为 Believe 提供了坚实技术后盾。后续如果 Solana 基金会在黑客松、加速器等项目中将 Believe 纳入重点案例,或有基金会管理成员在公开场合称赞 Believe,都将是强力利好信号。

4⃣ 非庞氏,而是闭环:“三盘理论”下 $launchcoin 的模型重构

知名加密分析师 加密韋馱
@thecryptoskanda
提出的“三盘理论”将过往牛市项目归纳为三种模式:①互助盘(如 Meme 币):靠资金流水错配和参与者互相拉动,早期进入者获利于后来的接盘者;②分红盘(如 DeFi 挖矿):用户投入沉淀资金以换取持续收益(新资金供旧人分红);③拆分盘(如ICO/空投):通过代币增发拆分等制造增长幻觉,让原始份额升值。

韦陀认为, Crypto 的奇妙之处在于将庞氏博弈民主化、可交易化,几乎所有项目都能对应以上模型。

对于 Believe 的平台币 $LAUNCHCOIN,我们可以尝试套用三盘理论来解析其增长机制:

①互助盘要素:$LAUNCHCOIN 此轮暴涨主要驱动力在于市场对 Believe 生态的共识投机。大量投资者涌入购买,并非因为 $LAUNCHCOIN 立即有分红收益,而是相信更多人会进场,从而推高价格。

②分红盘要素:与一般 Meme 不同的是,Believe 平台本身有真实现金流。24小时交易手续费超700万美元,其中平台留存一半。虽然目前 $LAUNCHCOIN 持有者并不直接享有这些手续费,但市场预期未来可能赋能平台币(例如质押 $LAUNCHCOIN 参与利润分成或治理投票决定手续费用途)。

这一预期使 $LAUNCHCOIN 带有类似交易所平台币的分红想象(如BNB最初因为回购销毁而受追捧)。

如果团队宣布任何利好,如 $LAUNCHCOIN 持有者享手续费回购,那么平台币价值将更直接锚定平台收入,成为标准分红盘,吸引长线资金介入。

③拆分盘要素:当前尚未体现。$LAUNCHCOIN 总量据称为10亿枚(流通约等于总量,FDV≈市值),暂无增发计划,也无锁仓释放造成的稀释压力。因此拆分盘机制暂不明显。不过,平台币未来若推出流动性激励、空投奖励等,实质都是变相的“拆分”,需警惕对币价的摊薄风险。

综合来看,Believe 平台币模式是互助盘+分红盘的混合体,初期靠炒作互助推高估值,中后期若要持久则需引入真实收益支撑。这意味着平台必须让更多优质项目和用户留存,持续产生手续费,并考虑赋予平台币价值捕获功能。

若 Believe 能平衡“赋能真实价值项目”与“抑制投机泡沫”,让平台币真正绑定平台成长,那么 $LAUNCHCOIN 有望突破纯投机属性,进入正循环增长。

5⃣ 非庞氏,而是闭环:“三盘理论”下 $launchcoin 的模型重构

知名加密分析师 加密韋馱
@thecryptoskanda
提出的“三盘理论”将过往牛市项目归纳为三种模式:①互助盘(如 Meme 币):靠资金流水错配和参与者互相拉动,早期进入者获利于后来的接盘者;②分红盘(如 DeFi 挖矿):用户投入沉淀资金以换取持续收益(新资金供旧人分红);③拆分盘(如ICO/空投):通过代币增发拆分等制造增长幻觉,让原始份额升值。

韦陀认为, Crypto 的奇妙之处在于将庞氏博弈民主化、可交易化,几乎所有项目都能对应以上模型。

对于 Believe 的平台币 $LAUNCHCOIN,我们可以尝试套用三盘理论来解析其增长机制:

①互助盘要素:$LAUNCHCOIN 此轮暴涨主要驱动力在于市场对 Believe 生态的共识投机。大量投资者涌入购买,并非因为 $LAUNCHCOIN 立即有分红收益,而是相信更多人会进场,从而推高价格。

②分红盘要素:与一般 Meme 不同的是,Believe 平台本身有真实现金流。24小时交易手续费超700万美元,其中平台留存一半。虽然目前 $LAUNCHCOIN 持有者并不直接享有这些手续费,但市场预期未来可能赋能平台币(例如质押 $LAUNCHCOIN 参与利润分成或治理投票决定手续费用途)。

这一预期使 $LAUNCHCOIN 带有类似交易所平台币的分红想象(如BNB最初因为回购销毁而受追捧)。

如果团队宣布任何利好,如 $LAUNCHCOIN 持有者享手续费回购,那么平台币价值将更直接锚定平台收入,成为标准分红盘,吸引长线资金介入。

③拆分盘要素:当前尚未体现。$LAUNCHCOIN 总量据称为10亿枚(流通约等于总量,FDV≈市值),暂无增发计划,也无锁仓释放造成的稀释压力。因此拆分盘机制暂不明显。不过,平台币未来若推出流动性激励、空投奖励等,实质都是变相的“拆分”,需警惕对币价的摊薄风险。

综合来看,Believe 平台币模式是互助盘+分红盘的混合体,初期靠炒作互助推高估值,中后期若要持久则需引入真实收益支撑。这意味着平台必须让更多优质项目和用户留存,持续产生手续费,并考虑赋予平台币价值捕获功能。

若 Believe 能平衡“赋能真实价值项目”与“抑制投机泡沫”,让平台币真正绑定平台成长,那么 $LAUNCHCOIN 有望突破纯投机属性,进入正循环增长。

5⃣ 不只是 Meme 概念:ai16z 峰值天花板难突破,Believe 仍在打地基

如果非要选择加密项目中的一个benchmark,来对标Believe平台,我选择 #AI16Z 做对比。虽然他们二者模式有很大差异,并不是合适的类比对象,只是做案例分析背后的估值逻辑。

ai16z 是首个由 AI 智能体运营的去中心化风投基金 DAO,核心理念是利用自主 AI Agent 来收集链上链下市场信息、分析社区共识并自动执行代币交易。#AI16Z 持有者不仅享有提案治理权,还可按持币份额分享基金收益;持有数量达100枚以上的用户甚至能够与 AI Agent 互动,提供交易建议(持币越多其建议权重越大)

ai16z 于2024年10月启动,发行总量约10.99亿枚,几乎全部一次性进入流通(项目采取了一周募资期,所有参与者以相同价格以 SOL 出资换取 $AI16Z 代币,以确保公平分发。ai16z 上线后的市场表现堪称现象级。从 2024 年10月初始交易价仅约 $0.0017 美元,到2025年1月初飙升至 $2.47 美元历史高点,市值在短短三个月内激增至约 26亿美元。

相较 ai16z 以单一基金形式押注 AI 投资策略,Believe 的增长后劲更来自其生态矩阵效应。

首先,平台通过实打实的交易量和手续费收入形成正反馈:每一笔交易都有收益回流创作者和平台,实现了 价值闭环(创作者有收入推动项目落地,平台有收入扩充功能)。这种有真实资金流支撑的模式,抗风险能力强于纯讲故事烧钱的项目。

其次,Believe 将创作者—投资者—传播者多方角色融入生态,各参与方都有明确激励:创作者拿收益,投资者博机会,早期发现者(Scouts)也有奖励。这种多元参与结构有利于持续吸引新用户涌入,形成 社区飞轮效应。目前平台已经吸引各领域有真才实料的创业者加入尝试,诸如前谷歌工程师、成熟互联网产品CEO等,这为生态注入了优质项目源泉。反观 ai16z,虽然也基于 DAO 社区决策,但其参与者主要是投资人,缺少项目方和用户层的互动,这使得生态深度略显单薄。

最后,从成长曲线看,ai16z 上线即经历爆火-回调,当前热度趋于平稳,增量用户和资金需要靠投资业绩驱动,增长后劲取决于 AI 投资收益能否持续超预期;而 Believe 还处在上升通道,短期内热度爆棚接近 2亿美元 累计成交量,中期来看,只要平台上不断孵化出有亮点的新项目,就能不断吸引话题和资金,实现 滚动式发展。

当然,挑战也存在:随着Believe涌现的代币越来越多,如何筛选优质创意、沉淀理性投资者将是运营难点,否则泡沫过多也会反噬平台声誉

总体而言,相比侧重单一功能的 ai16z,Believe 胜在:生态纵深(涵盖创意发布、交易、社交传播各环节)、真实价值支撑(有交易手续费和潜在应用场景作为支撑)、以及内生增长后劲(源源不断的新创意和用户加入)。

6⃣ 拆解“平台币想象力”:$launchcoin 的长期天花板能有多高?

除了AI和互联网的初创项目,Believe平台还可以拓展其他领域,让更多人、项目发token吗?

答案是,一定可以。

目前Believe 主要聚焦于互联网和AI创业项目,通过简化门槛、社区驱动和情绪共识机制让项目快速启动融资和社区建设。而从其底层逻辑“把用户的信念,变成初期流动性”,我们可以推演出其未来有潜力拓展的发Token领域包括:

① 游戏领域(GameFi 2.0)
典型应用:游戏demo或概念上线前即发起代币认购,聚拢种子玩家和KOL。
价值逻辑:玩家的“相信好玩”变成初始流动性和推广动力。
优势:社区共创剧情/机制、代币预售+试玩拉新。

②内容创作 / IP 孵化
典型应用:小说、动画、漫画、短剧、虚拟人等创作者,可先行发token融资+众筹。
价值逻辑:让“相信这个IP会火”的用户,成为早期投资人。
结合路径:与YouTube、Bilibili、X平台内容挂钩,可实现链上内容支持系统。

③消费品牌(D2C品牌、潮玩、快消品)
典型应用:一个初创消费品牌的产品概念一出,就先通过token融资+建群种草。
价值逻辑:让“相信它会卖爆”的用户成为品牌布道者。
优势:帮助品牌规避传统众筹物流、资金门槛问题。

④创作者工具 / SaaS / 开发者服务
典型应用:插件工具、AI API接口、SaaS原型等早期产品。
价值逻辑:“我相信这个工具能解决某个痛点”=初期token价值支撑。
结合路径:与AI+API平台(如replicate、huggingface)联动可能性高。

⑤Z世代社交 / 娱乐产品
典型应用:模仿Poparazzi、Gas、BeReal等项目形式,通过社交玩法提前聚拢情绪。
价值逻辑:“觉得这个社交App能火”的认同感可以转化为token购买意愿。
结合方式:搭建“测试+转发+发币”完整闭环。

⑥泛DePIN / 硬件产品初创
典型应用:家庭矿机、加密手机、Web3路由器等初期难以融资的硬件项目。
价值逻辑:靠相信“它真的能跑通商业模型”的支持者提前买单。
挑战:需要更强的信任机制支撑。

总结一句话:

只要一个项目的种子阶段可以激发“情绪共识”而非“技术验证”,就可能适合在Believe发Token。


写在最后

我们经常提到独角兽企业,一般指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

作为有机会孵化和孕育未来10家、100家甚至1000家独角兽公司的平台,那么你觉得,Believe未来的估值,可以抵得上多少家独角兽公司?

Believe the power of
@Believe

相信“相信”的力量

长期关注Believe生态,欢迎讨论

分享给他人

你也许会喜欢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