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蛙说:Movement欺诈大案持续发酵,符合币安直接下架标准

《Movement欺诈大案持续发酵,符合币安直接下架标准!》

自3月起,我连续发出多篇长文,揭露Movement项目背后的严重欺诈与社区背叛行为。当时,项目方“承诺补充社区3800万美元”,币安下架其做市商,并且承诺4月一定发放其承诺的空投事宜,算是暂时平息风波。

数篇文章链接如下:(文章1:https://x.com/Ice_Frog666666/status/1904114784473436211)、(文章2:https://x.com/Ice_Frog666666/status/1906328958838435850)、(文章3:https://x.com/Ice_Frog666666/status/1904451054785409337)

但我曾写下这句话:“Movement事件尚未结束,这只是序幕,不是终章。”如今,仅过去不到一个月,一语成谶。

随着昨日Coindesk重磅披露项目内幕、Movement再次无预警延期空投并解散DC社群,种种信号都清楚表明:Movement不仅欺骗社区、操纵市场、治理黑箱,更有极高概率已进入跑路前奏。

因此,文章开篇,我先强烈呼吁:

所有社区成员坚定抵制Movement项目;
币安立即下架 $MOVE 代币,以行动兑现其下架标准。

一、基本的事实梳理:治理混乱、价格操纵、疑似准备跑路

在3月底的文章中,我已经详细梳理了项目方涉及欺诈、背信弃义等七大铁证事实,在此不过多赘述,详情请见:https://x.com/Ice_Frog666666/status/1904114784473436211

本次的重点,我们聚焦项目方内部治理、价格操纵以及空投代币黑箱问题。

1、内部治理混乱,团队可能存在重大变化

调查显示,创始人Rushi曾经由于内部审查离职,但Rushi满口谎言的对外宣称自己没有离职。

这些细节说明,内部管理团队不仅存在严重的分歧,作为创始人和管理团队也存在有意对外隐瞒团队重大变化,不仅仅是治理上的混乱,更危险的是,这种有意隐瞒很可能意味着项目方还存在其它严重不当行为。

昨晚Coindesk的报告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说法,联合创始人Scanlon与“影子顾问”Sam疑似操控了项目的关键事务,不仅是外部信任丧失,团队内部信任也在彻底丧失。

2、 代币抛售,内部人员和团队存在严重的价格操纵行为

Coindesk的报告已经详细阐明了代币抛售的细节,内容直接指向了几个事实:

1)代币整个做市是此前没有任何加密经验的Rentech具体承接,该公司即是Web3Port的子公司,同时也对外宣称是项目方的基金代理人,代币上线后立刻抛售了3800万美元。

2)Rentech公司否认错误引导Movement基金会,上述抛售都是在基金会法律顾问的协助下完成;基金会相关法律顾问则同时否认有参与此事,并表示一开始就强烈反对,双方互相甩锅。

3)内部员工表示,影子顾问Sam和创始人Rushi以及联合创始人Scanlon关系十分密切,对公司的决策有重大的影响力;流露出的TG聊天记录显示,Sam被委托执行对空投白名单的筛选。

从上述三点来看,可以推断几个高概率事实:

1)这件事远非所谓“失误”或者仅仅是内部沟通问题,而是存在明显的治理黑箱,利益冲突、价格操纵和社区欺诈。

2)项目核心人员可能不仅是“被误导”,而很可能是默认了这一高风险、高隐蔽性的协议安排,不透明的权力结构可能是在掩盖利益输送和利益交换,而这一切很可能是项目方的主动行为。

3)空投白名单由外部影子顾问负责,大概率空投这部分也由内部人士承接,换而言之,整个套利链条中:TGE拉高——做市商砸盘——空投对接,就形成了完整的价格操控和利益输送,也就是项目既控制了代币出货的价格,也控制了谁能来接盘。

上述三点在持续延期的空投和强行解散社区等行为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3、空投不断延期,违背承诺;强行解散社区,疑似准备跑路

Movement项目方谎言成性,一拖再拖的承诺,创始人甚至直接以极其轻蔑和敷衍的态度回复社区:未来。

更离谱的是,在昨晚Coindesk发布信息披露后,项目方突然解散了社区。这几乎不会是一个正常项目方该干的事情,紧急断联操作,与跑路前清除痕迹别无二致。

此外,一开始解锁的10亿代币,仅1亿代币进行了空投,剩余的9亿代币,按照每个钱包7500万代币转移至不同钱包,链上显示,MOVE代币被批量分发至临时合约后又被收回,空投合约地址频繁转账,究竟是资产转移?还是跑路前奏?还是准备下一波砸盘?

无论哪一个事实,这都表明项目方已完全丧失信用,空投制度形同虚设、治理透明度为零、代币操作手法极不正常,种种行为完全符合币安官方在4月25日最新公布的“下架标准”。


二、强烈呼吁币安下架:Movement满足币安下架的多个标准

早在 3 月初,我就曾公开呼吁币安下架 Movement。当时,尽管证据层出不穷,社区的声音却未能撼动结果。但随后,币安于 4 月 25 日正式发布了更加明确的下架标准框架,明确表示将加强对代币质量、团队治理、市场行为的持续监控。

而今天,Movement 项目无论从治理失序、市场操纵、社区破裂,还是安全风险、道德诚信缺失等多个维度看,都严重违反了币安列出的多项下架评估标准。是时候验证币安是否能真正执行自己定下的规则,是“维护社区利益的铁律”,还是“敷衍舆论的安抚工具”。

按照币安4月25日公布的下架标准,Movement在三个大的评判维度上都存在不可辩驳的下架理由,具体是:

1、团队与治理

1) 团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创始人Rushi、YK Pek先后离职/失联,影子顾问掌控关键事务等严重的治理问题)

2)沟通与透明度极差(拒绝回应社区、空投含糊、DC全部关停)

3)项目缺乏持续透明的开发节奏(多次跳票、延期、无更新)

2、市场表现与交易活跃度

1)市场操纵:存在价格操纵行为(拉高后大幅砸盘,项目方签订方便价格操控的做市协议)

2)价格稳定性:上线即遭腰斩,价格稳定性极差

3)社区情绪崩盘,空投欺诈引发大规模维权,社区持续且一浪高过一浪的负面反馈,基本0信任,直至社群被强制解散。

3、 产品和/或网络安全

1)治理合约与代币分发流程存在黑箱操作

2)空投合约地址频繁转移代币,缺乏安全保障

3)结构性诱导散户接盘,违反基本公平交易伦理

按照币安自己制定的规则,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上而言,Movement都应该紧急进入币安官方的审查中,并尽快给出一个结论。

币安详细的下架标准:https://binance.com/zh-CN/square/post/23401087268802


三、结语

从治理、市场、道德、风控、用户反馈五个层面看,Movement 已毫无疑问成为一个系统性欺诈项目的典型样本。

如果币安再次沉默并毫无行动,那么社区就将进一步质疑,在这个高度欺诈的骗局中,币安究竟扮演了什么利益相关的角色。

如果连如此明确的代币操控和欺诈行为都无法触发下架机制,那所谓“用户保护”就是笑话,那么所谓的“下架标准”就是另一个利益输送和遮羞布。

我们郑重呼吁:肯请币安立即下架 $MOVE ,以行动兑现规则,而非仅仅做出承诺,给这个持续发生信任危机的行业,哪怕留下一丝的底线。

分享给他人

你也许会喜欢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