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打掉工作室的舆论似乎又开始发酵,有人将山寨币的抬不起头归因于工作室,认为行业要想扭转这种现状,首先应该打掉工作室。
要承认的是行业的确存在诸多问题和乱象,但是我认为这些问题并不都是工作室造成的,值得探讨。
一、Ban掉工作室,行业会不会更好?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回答一个前提逻辑:工作室是行业发展的产物,而不是相反。理清楚这个逻辑的重要性在于:要清楚的知道,对于任何一个逐利市场,很多看起来应该被禁止的东西,是市场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工作室也是如此。
于是,围绕这个利益博弈,我们的分析就很简单。
谁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谁是最终的规则制定者,如果你的刀不砍向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冲着规则制定者,改革注定无法有成效。
工作室不是这个行业的最大既得利益者,工作室也不是这个行业的规则制定者,如果工作室要有这个能量,何至于被反撸到四处维权。
资金方是谁?筹码规则谁定的?交易所上币谁定的?空投规则谁定的?谁是流量推手?在这些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回答之前,单纯将错误归结于工作室,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不过,从利益和权力角度,当利益链条断裂、资本盛宴结束,工作室很容易就成为了被开枪的替罪羊。毕竟在这个行业链条中,工作室是一个相对特殊存在,它是流量的一环,但并不具有很大的话语权,还经常被反撸,同时,散户难以共情,项目方和资本又爱又恨。因此,这个角度上,打工作室就很容易变成一个政治正确的选择。
暂且不论是不是能够禁止工作室,就算你禁止了,我们想讨论的是: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行业的虚假繁荣是不是会彻底消散?行业是不是变得更好?
浅显的道理是:虚假繁荣是行业扭曲发展的结果,但不是原因。最大问题是,很多人习惯把现象当作原罪,却对深藏其下的结构性、制度性问题视而不见。
行业的混乱根本在于:公平,还特么是公平,一个没有公平性约束机制下的行业,你禁的掉工作室,禁不掉人性贪欲和逐利。
更退一步讲,如果项目方/资本/交易所都决心不再和工作室合作,在技术上你依然可以把工作室排除在外,如果这样被淘汰掉也无可厚非。
问题是,在一个自由市场中,没有公平性监管的市场中,你需要,工作室给。规则你定的,工作室配合你来玩。怎么工作室就万恶不赦了?你要打击工作室没问题,但怎么你自己修改规则,惹怒了市场,割了韭菜,到头来把工作室推出来,说这一切都是工作室的错。
这种剧本的写法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熟悉。在经典电影《华尔街之狼》、《大空头》《教父》中都有看到,权力不对等的金字塔中:最显眼的问题最容易被拿出来当靶子,只有那些既得利益者、权力的核心全身而退。
当“替罪羊”被消灭,所有的一切依旧照旧,新的“替罪羊”会快速被推出来,只有赚的盆满钵满的权力顶层,在你不知道的地方举杯相庆。
二、散户接盘,到底是不是工作室的锅?行业流动性黑洞到底是谁?
当项目方和交易所吃满汉全席的时候,为什么要将盛宴的结束归因于吃残羹冷炙的工作室以及散户们?
说实话,这个标题很让做工作室的我羞愧,主要是我既没能力帮散户解套,而且自己被套被反撸了,也只能骂几句,然后忍了。
从利益角度,没有一个工作室从本意上愿意砸盘,毕竟反撸、时间成本、损耗都是有风险的,如果项目方真的能一心一意持续建设项目,而且不盲目的抬高估值,都会做长远打算,有谁愿意开盘就卖呢?
真正优质的低估项目,市场自然会给予正向的回馈。即便你项目看起来优质,但是德不配位的估值之下,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接盘。
对于一个投资市场而言,工作室博取短期利益,或除了项目方之外的任何参与者追求短期利益都没有任何问题,用所谓长期价值裹挟属实有一些“价值洁癖”。
作为任何一个市场参与方,都没有任何道德立场去要求别人护盘,除了项目方自身。尤其是项目方、资本方通过各种手段自己也在出货的时候,更没权力要求别人做的更好,最令人无奈的是,有太多打着所谓“价值”的名义割韭菜。
如果把工作室售出筹码就视为行业流动性黑洞,就掩盖了真正的问题。
有人说工作室FUD影响了项目发展,我想说一个有着优质基本面的项目,根本不怕市场的FUD,他的用户基础从来都不是来自于工作室,工作室FUD威胁论着实高看了工作室的能量,或者说这只是为垃圾项目找的遮羞布,市场才是真正的烈火炼真金,真正能动摇优质项目的从来不是脚本小兵的键盘,而是项目方自己盔甲里的木马程序。
要承认乱象的存在,但坚决反对并警惕用部分真实编织整体性的谎言,如同警察也可能与黑帮合谋一样,如果将复杂的系统性乱象都归结于工作室和市场的二元对立,那所谓的工作室威胁论很可能正在成为真正的市场操纵者的掩护。毕竟,反正这一切都可以怪罪给工作室。
三、工作室是不是一无是处,对行业毫无贡献?行业混乱究竟是谁的锅?
这个行业现阶段的投机属性更大,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但在讨论行业的发展时,至少应该避免做道德判断。
事实上,如果不是大量空投工作室在项目冷启动投入金钱、流量、吸引用户加入社区,体验项目并持续输出撸毛经验,没有工作室的批量刷,普通散户gas可能都收不回来。
没有一个工作室是拒绝长期主义的,但在行业缺乏约束的状态下,人性的追逐利益无可厚非也无可指摘,你不能归因于工作室破坏了规则,工作室并没有这个能力。更重要的是,业内力量最强大的规则制定者都随意破坏规矩的时,为什么要求工作室有更高的道德自律。
总不能,你可以老鼠仓,而我不允许薅羊毛吧。更进一步,仅从规则破坏上而言,客观评价,到底是项目方老鼠仓对公平性的损害更大,还是工作室对公平性伤害更大?侵蚀市场信誉的到底是谁?
这无异于你要求拉斯维加斯的赌客不允许算牌,而默许真正的庄家修改轮盘概率。
真正的公平到底应该是规则公平,还是力量均衡的公平?世界上的公平并不存在于大家出身、学历、背景的公平,而是在同样的环境和规则中,各尽手段,获取最大利益,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指摘的。在一个追逐利益的市场,人们从来不仇恨你的力量比我强,人们仇恨的是,玩的是同一个东西,你执行的规则不一样。
制定规则者不公平、不透明才是这个市场最大的原罪。如果项目方自身愿意长期建设、资本不推波助澜的夸大估值,交易所能够真正践行唯价值主义,工作室不仅不是弊,而是利,至少在行业还没有走向更大舞台的时候,它提供了最初的一点微薄流量,至少你要承认有那么一些工作室对项目更好的优化、更佳的体验持续输出自己的反馈。
对于工作室而言,我们并不轻易的去定性什么是诈骗项目,在财富效应大于一切的市场中,能让大家赚到钱的项目就是好项目。
如果市场真的发展到自然的出清了工作室的业态,也不用去反对它,毕竟它意味着,作为撸毛的我们再也不用在熊市期间还咬着牙给项目提供仅有的流动性,毕竟它意味着市场走向了真正的成熟,再也不用相互指责到底谁让这个市场走向了衰落。
最后从变革的角度去看,如果这一切不指向行业最大的既定利益者,也许可以禁止工作室,但无法禁止人性的贪欲,又或许只是另一种收割的遮羞布。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