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说播客: 和 GMGN Haze 谈川普币 为什么华语 KOL 赚翻了?

作者 | 吴说区块链

本期嘉宾 Haze 探讨了 GMGN 的发展与未来规划。Haze 分享了 GMGN 在川普币热潮中通过技术优化帮助用户规避风险、实现收益的案例,并分析了华语区链上产品创业者稀缺的原因,如技术门槛高、投入大和风险高等挑战。团队秉持精英文化,以灵活高效的小团队模式深耕华语区市场,同时规划在 2025 年春节前后完成性能优化和新功能开发。Haze 回顾了创业初期的迷茫与坚持,强调亲自测试产品的重要性,并提醒用户注意链上操作安全,避免因诈骗应用而导致资金损失。

请注意: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吴说观点,吴说不对任何产品与代币进行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

音频记录由 GPT 生成,因此可能会有一些错误。请收听完整的播客:

小宇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793409b247d51713c03f16a

YouTube:

GMGN 近期表现、日收入超 150 万美元

Colin: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这次的播客。这次还是 GMGN 的 Haze 来参与我们的节目,他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上一次我们已经录过一期,距离上次录制已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GMGN 应该有了一些进步吧?要不你先跟听众和读者们汇报一下,这几个月以来你们团队有哪些新的进展。

Haze:大家好。我记得上次录播客应该是三个月前。这段时间的进展其实和我们团队内部的时间管理方式挺一致的。我们一般都是按天、周、月、季度来计算进度,很少用半年或年的单位去规划工作。所以从过去一段时间的记录来看,整个产品,包括用户的口碑和数量,都取得了不错的进步。

之前也有相关数据来体现,比如在川普币热潮期间,我们的日收入突破了 150 万美金一天。这些成绩确实离不开用户的支持。其实我们一直专注于做产品,最后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完全是因为得到了用户的信任和帮助。

川普币上线当天东方交易者获取了显著收益

Colin:这个川普币,你刚才也提到川普币那天你因为带孩子,遗憾错过了这一波热潮。但我在推特上看到很多人晒单,包括使用 GMGN 的用户获得了不小的收益。就我身边的情况来看,基本上能在链上购买这些川普币的,几乎很少有亏损的,可能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但后续在交易所购买时,尤其是在一线交易所,亏损的概率就变得很大了。你能不能介绍一下当天你观察到的一些情况?是不是也有很多朋友向你反馈,使用你们的工具赚取了比较大的收益?

Haze:对,我觉得川普币发布确实是一个历史级的事件——美国总统居然发币了。我自己没有参与其实挺可惜的,也很遗憾。这并不是因为赚钱的问题,而是因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如果能参与一下,我觉得会是很特别的人生体验。但没办法,生活中有些事情必须放弃,那天确实是带孩子去了。

不过,后来回到家时,我发现整个晚上热度已经爆了。产品流量、用户活跃度、各项数据都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很多 GMGN 用户在推特上晒出了收益,我也一一转发了。这些用户中,许多人赚取了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的收益。相较之下,那些只赚 100 万美金的用户都“觉得不好意思晒了”,只能说这是一个很夸张的财富效应。

这一波川普币不仅推动了链上财富效应的大幅增长,还实现了真正的破圈效应。不管是从发行方自身的全球号召力和影响力,还是链上的财富故事,都带来了快速的扩散和传播。人们口口相传,许多“财富故事”由此诞生。

其中有一些数据和故事特别有意思。比如,一个外国的 KOL 早期买入了川普币,但等川普币上线大交易所后,他才大量买入。结果没过两天,他割肉了,损失了 200 多万至 400 多万美金。这一波川普币的财富效应,主要是由东方世界的链上交易爱好者抓住的。

相比之下,西方的许多链上交易者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机,没有拿到早期筹码,结果纷纷割肉,亏损达到百万美元级别。特别是在中心化交易所(CEX)上,由于币价上线时就处于较高位置,如果不是短期波段操作,而是把它当作信仰币持有的话,现在可能还处于亏损状态。

GMGN 如何避免高滑点和交易失败

defioasis:像之前推特上有用户提到,有些人用 Photon 买币后被夹导致归零。那为什么 GMGN 不会有这个问题呢?你们是如何做到更快、更稳定,能够帮助用户以更优价格买入的?

Haze:嗯,其实这里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技术上做了一些优化,并持续不断地进行资金投入。比如说,我们的节点是全球分布式的,会根据用户所在的位置尽量匹配离他们最近的服务器,以提升交易速度。另外,在交易节点方面,我们也投入了很多资源,比如自建节点、多节点备份等,完全是把用户的基础设施“武装到了牙齿”,确保交易节点不会出问题。这样用户的交易速度可以说是行业顶尖的,基本上能做到一秒内直接完成链上交易。

另外,我们在池子的匹配和防夹机制上也做了专门的优化。我们有专门的运营人员进行实时监控,以防止假节点突然宕机,或者其他问题导致用户匹配到小的流动性池子。这些问题可能会让用户在交易时承受高滑点,甚至直接被夹导致资金归零。

当然,完全避免被夹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尽量减少这样的情况发生。例如,有用户曾在 Photon 买入 4 万美金的币,结果直接被夹到只剩 1000 美金;或者在川普币那一波中,一些平台匹配到很小的流动性池子,导致盈利 7 万美金的用户最终卖出只剩 0.5 SOL。这些问题主要与池子、防夹节点、交易节点的稳定性相关,实际上是暴露出部分平台在技术实力上的不足。

所以,我们在这些方面持续加大投入,配备更多人员,优化交易节点和用户匹配机制,以确保大家的交易体验更加流畅稳定,同时进一步提升交易速度。

东方用户更注重交易工具和高强度交易习惯

defioasis:刚才 Haze 你提到东方用户和西方用户在这一波川普币热潮中表现得非常不同。基本上东方的一些 KOL 是赚了大头,而西方那边几乎没有什么声量。你觉得这主要是因为机器人使用的问题,还是说还有其他因素导致了这种东西方差异,使东方交易者获得了更多的收益?

Haze:嗯,我觉得现在链上的 Memecoin 交易已经进入了一个专业化和高精力投入的阶段。东方的交易者通常更倾向于使用一些更高级的交易工具,结合数据分析,同时他们会非常勤奋地坐在电脑前,通过推特以及其他信息流捕捉机会。通过长时间、高强度的交易,他们培养出了对市场的敏锐感觉,能够判断哪些项目值得参与,哪些不能碰。

这种经验和直觉很像是在打扑克。你手里拿了一手牌,坐在牌桌前久了,就会觉得某些牌可以打,某些牌需要放弃。这种感觉不是靠一时的情绪能形成的。而西方的交易者则往往简单得多,他们可能是出于有趣或者情绪化的原因进行交易,这种方式本身胜率就不高。

另外,川普币的发布时间也很关键。按照新加坡时间,它是在上午 10 点左右发布的,而美国时间是周五晚上八九点。这个时间点上,勤奋的东方交易者已经起床并开始了他们一天的交易,而西方的交易者可能正处于周五晚上放松或者休息的状态。时间上的这种错位,也让东方的交易者占了很大优势。

所以,从交易习惯、勤奋程度,以及代币发行时间的安排来看,导致了这一波川普币的巨大收益主要被东方交易者抓住。当然,我不认为这是单纯的运气,而是长时间高强度交易 Memecoin 的积累带来的结果。像他们这样去做交易,需要借助 GMGN 这样的工具,同时长时间保持交易时长,不断在链上沉淀自己的交易技巧和经验。这样,当像川普币这种机会出现时,他们才会有直觉和自信去买入几十万美金的量,并最终获得巨大的收益。

Colin:对,你说的这个非常重要。真正赚到钱的人,都是经过长期训练的。如果没有长期的实践,你很难培养出那种交易直觉。这种直觉是理性分析无法代替的,必须是通过长期在链上交易中积累出来,才能在关键时刻敢于重仓并持有。

Haze:是的,尤其是像 Memecoin 这样的项目,它本身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支撑。所以用传统估值体系或理性思维是没办法判断它的。只有长期在一线交易 Memecoin,你才会知道哪些币可能会爆发,应该达到什么价格,甚至知道它可能会被 Binance、Base、Robinhood 这样的交易所迫于市场需求而上线。这些都是你可以赌一个周期的关键点,但这些判断都需要丰富的经验。

在交易的过程中,你可能经历过错失机会,也有成功的教训和经验积累。这些都会在关键时刻帮助你抓住机会。我觉得川普币这一波就是把长期的认知和经验变现的过程。整体来看,东方和西方在交易 Memecoin 时,习惯、勤奋程度以及对交易工具使用的深入程度,确实存在明显的差异。

用户在获取高收益的原因分析

defioasis: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数据统计的。有没有统计过,通过 GMGN 赚到百万的地址,大概有多少?因为之前有数据显示,在 TRUMP 链上的一些盈利数据中,大概有 28 个地址赚到了 1 千万美金以上,而赚到 100 到 1000 万美金之间的地址大概有 400 多个。我想问的是,在这 400 多个地址中,有多少使用了 GMGN 拿到了上百万美元的大收益?

Haze:在赚到 1 百万美金的具体数据上我没有去做统计,但在赚到 1000 万美金以上的情况中,有一组数据挺有意思。之前有一个 KOL 做了盈利排行榜,列出了 10 位 Memecoin 的顶尖交易者,其中有 50% 是 GMGN 的用户。在这个 Top10 盈利榜中,50% 的人都使用了 GMGN。

具体的地址分布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在社区中看到大家传播的一些截图,我随便扫了一下,大概也有 50% 的比例。这些统计主要是来自华语区,Top10 中的大部分人也都是 GMGN 用户。

defioasis:好的,我之前也看了这组数据,确实挺厉害的。其中大部分高收益者似乎都是在华语区,并且很多是通过 GMGN 实现了这样的结果。

团队文化与扩展计划

Colin:好呀,Haze,我想问一下,你们现在团队的规模怎么样?我记得三个月前你提到团队大概有 30 多个人,现在人数有没有增加?

Haze:还是 30 多个,还没超过 40 个。我们团队一直比较偏向精英文化,一个人要能顶 10 个甚至 20 个去用。有些跟不上的人可能会被淘汰,我们会招入更优秀的人。因为在链上这个领域,更多是追逐热点,没人能保证你做的是个百年的生意,随时都可能需要研究新的方向或者布局。

像那种“大型总部型”的团队模式,适合巨轮式的组织,但我们希望保持像小船一样的灵活性,能够迅速适应浪潮的变化。所以我们不想把自己做成一个“巨轮”团队,而是更像一个特种部队。

Colin:理解,所以你们的策略不是快速扩大团队规模,而是希望保持专业性和专精的产品定位,对吧?

Haze:对,我们的核心理念就是这样。其实有时候和资源优势冗余的对手竞争时,可能会觉得吃力,但我们认为,这最终还是取决于个人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能力足够强,就能通过一个点或一个事件,撬动整个团队实现破局。

我们在创业过程中也体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对团队成员的要求是认知要深刻,能力要专精。每个成员都要能做到“一打十”甚至“一打五十”。我们并不认为团队人数是劣势,反而觉得精简是优势。同时,我们不会特别理性地去区分今天是生活还是工作,而是希望两者能自然融合。

Colin:理解。那还有一个问题,现在你们知名度已经很高了,应该有不少 VC 找你们。你们目前有没有融资计划,或者说有没有对自己的估值做一个判断?

Haze:目前我们没有任何融资计划,主要是因为实在太忙了,这些事情都没有时间去考虑。我们每天都在专注于用户需求,修复一些小 bug,或者优化产品。有时候我真希望能有个工具把时间暂停一个月,让我们把所有事情都做好,然后再继续运行。这样用户的体验会好很多。现在的重点还是在不断完善、优化和迭代产品上。

海外市场拓展的困难与计划

Colin:之前我们其实也讨论过,你提到华语区目前的地位已经相对稳固,接下来可能会想拓展一些海外市场。现在你们对拓展海外是否有信心?或者说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Haze:嗯,我觉得“走出去”肯定是每个团队都会考虑的事情。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做海外市场的拓展,只是说没有投入特别大的精力专门去推进。原因是华语市场对我们来说是相对的舒适区,我们在这里更熟悉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而在海外市场,相较于华语区,我们的熟悉程度会稍逊一些。

所以我们目前的任务更多是先把华语区做好,尽可能满足这边用户的需求,然后再进一步发展海外市场。至于海外市场的规划,其实我们一直在关注并做出努力,并不是完全停滞不前。华语市场确实发展得很快,在我们的整体布局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不过,我们从一开始就一直是以全球化视野去运营的,团队的业务拓展模式也是全球化的。只是相较而言,在华语区取得的成绩更为耀眼一些。

创业初期的迷茫与转折点

Colin:了解。我记得在 Memecoin 的狂潮来临之前,我们见过几次,当时感觉你的状态挺颓废的,也没有现在这样兴奋。就是在产品变得比较成功之前,你们其实做了差不多一年,对吧?应该是去年 6 月或者 7 月开始做的。在这之前的一年里,你们的压力或者迷茫感是不是特别强?

Haze:对,团队其实已经做这个事情一年多了。怎么说呢?当你觉得一个赛道有可能会起来的时候,就像买了一个币一样,你觉得它会涨,结果却一直跌,甚至长期在底部震荡。那个时候的心理状态是最差的,会陷入迷茫、反思和不确定感中。我觉得 GMGN 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就是这样的状态。

当时整个赛道没有真正起来,市场情绪也没起来。每天看数据都会有种怀疑:这个赛道是不是太小了?Memecoin 是不是根本起不来?那时候我不会说是颓废,但确实不够兴奋,觉得特别难熬,因为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迎来爆发。只能说是凭借自己的判断继续坚持。虽然处于这种状态,但我对产品本身一直很有信心,因为它确实能解决一些痛点。

Colin:我记得之前做节目时你提到,为了测试产品功能,你在 GMGN 上打狗币,亏了 30 多万美金。

Haze:对,没错。其实 GMGN 的第一个交易大户就是我自己。我当时拿了 35 万美金,通过 GMGN 交易各种币,不断测试功能,体验产品是否真的能解决用户需求,同时也验证我们自己的交易速度是否足够快,以及是否能在行业内形成竞争力。

那个时候确实没有现在的自信,因为所有的认知都还没有被市场验证。所以当时一直在反思和自我怀疑,也很怕把团队带到坑里去。不过最近我跟产品经理聊时也开玩笑说:“你看,这次没坑你吧?”可以说这是从迷茫中走出来的一种释然吧。

华语区链上产品创业者稀缺的原因分析

Colin:哈哈,确实能看到你们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做出这样一个成功的产品真的很不容易。挺感慨的。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回头看一下,会发现中文地区或者华语区做链上产品的创业者好像特别少。除了你们之外,可能就比如 OKX 钱包这些产品还算不错,但大部分链上产品还是由海外团队主导。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华语创业者更习惯于做中心化的产品?

Haze: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想过。我觉得有几个原因。第一,链上产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它的不确定性很高。同时,链上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比如,你做链上产品需要考虑安全性、稳定性,还得时刻应对新技术和新趋势,这些对团队的要求非常高。

再比如对于初创团队来说,链上领域需要长期大量的精力和费用投入。就拿 GMGN 刚创业时来说,仅一个数据服务器每个月就可能花费十几万美金。对于普通的小团队来说,这种成本是很难承受的。我记得推特上有个用户私信我,他说他们团队也做了和我们类似甚至更早的数据产品,但最后因为服务器成本太高,只能放弃。GMGN 最终等来了机会,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许多团队因为各种原因被淘汰或失败。

另外,链上这个领域本身比较“Degen”。如果你的团队不深入用户群,或者你自己不是一个非常“Degen”的人,你可能根本无法理解用户的痛点,甚至连他们在说什么都听不懂。所以我觉得链上产品的门槛确实很高,无论是对普通用户还是对团队而言。想要把链上产品做好,必须对这个领域的未来有很强的信念,同时愿意一直在一线持续投入。但如果没有这种信念和长期投入的准备,很多团队可能会选择放弃。

另外,华语区的团队通常更喜欢做一些相对确定性更高的事情,比如已经被验证过的商业模式。因为这些项目更安全,风险更低,边际更高,不需要冒那么大的险。就像 OKX 钱包这样的产品,它也是切入链上,但更多是作为一个托管资产钱包。而我们更多聚焦在交易速度快、帮助用户更早拿到低价筹码的领域,所以我们的赛道其实不太一样。但总体来说,链上的高风险、高门槛和长期投入要求,确实是华语创业者较少进入这个领域的主要原因之一。

GMGN 2025 年规划

Colin:理解。那对于新的一年,2025 年你们是否已经制定了什么规划?还是像你之前说的那样,不会做整年的规划,而是更注重按季度推进?毕竟过去三个月你们刚推出了 APP,这应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进展。

Haze:过去三个月我们确实做了 APP,目前还在商店审核中。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诈骗应用,比如一些嵌入网页版的伪装 APP,它们会让用户输入私钥,进而盗取资金。更离谱的是,这些假 APP 在工具类排行榜上排名不断上升,比如昨天还在 156 名,今天已经到了 116 名。这件事情一方面说明有大量用户想要使用 GMGN,另一方面也提醒大家在链上操作时要格外注意安全。建议用户在尝试之前多向 GMGN 的官方人员求证,避免被骗。

Colin: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你们应该适当扩大团队规模。比如现在线上支持几乎全靠你一个人,这不仅占用了你大量时间,似乎也可能让其他事情难以顾及。如果招聘一些在 Twitter 上活跃的客服人员来维护社区,会不会更好?

Haze:确实,我之前也发过推文提到类似的想法。现在客服基本都是我自己负责,产品经理则负责官方推特和社区运营。虽然这样的工作模式很疲劳,但收获其实很大。因为你一直在一线,能直接感受到用户的需求和反馈,这种体感非常重要。当然,生理和心理的疲劳是有的,但这可能也是我们团队与其他团队不一样的地方。

Colin:不过我还是建议适当增加人手,不然随着规模越来越大,事情可能会越来越难以应对。

Haze:确实有一些重复性或确定性的工作,我们以后会考虑扩展团队来分担。但目前的状态下,我们仍然坚持精简高效的方式,保持团队的灵活性和旗帜鲜明的风格。

Colin:其实之前有个朋友提到,中心化交易所的一个优势在于有庞大的客服团队,可能有几百人,这让用户觉得更友好。而链上产品更多是靠用户自己学习,这可能在用户体验上存在一些不足。

Haze:这是对的。链上用户和中心化交易所的用户有很大不同。链上用户的自我学习能力更强,所以光靠客服是无法解决他们核心需求的。这也是我们暂时没有投入太多客服资源的原因之一。

至于 2025 年的规划,我们其实没有特别长远的整年规划。目前分为春节前和春节后的两个阶段。在春节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性能优化,同时推出一版原生 APP,测试速度、滑点等核心体验。APP 目前是一个 H5 页面嵌在交易里面,春节前我们会优化为原生版本。

春节后,我们会推出一些新功能,这些功能是在调研和与用户交流后决定的,我个人也觉得很有意思。春节前后的时间点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基准,我们自己是春节不放假的,所以开发工作从现在开始会一直进行。

Colin:了解,你们的时间规划确实更短,注重根据市场变化随时应变,而不是制定特别长远的计划,对吧?

Haze:对,像我们这种产品更多是短期规划,比如最近一个月或者最近一周该做什么,把优先级排好就开工。因为市场变化太快,下个月可能又会冒出一些新的东西,提前规划太多反而需要不断调整,所以我们更倾向于以周推进和月推进为主。这就是我们的逻辑。

对竞争者的看法、通过产品体验保持优势

Colin:理解。你们会担心其他的竞争对手吗?毕竟现在大家看到你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应该会有很多模仿者出现。

Haze:我觉得竞争不可避免,关键在于大家拼的是产品实力和认知深度。因为用户最终只会选择真正让他们“爽”的产品。所以,核心是比谁的产品体验更好、功能更强,以及谁对用户的需求认知更深刻。

我并不害怕竞争,每个赛道都会有先行者和后来者,这是无法避免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在自己最核心的点上超越所有人。

分享给他人

你也许会喜欢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