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眼看很有道理、但仔细推敲就能发现明显逻辑问题的三盘理论,得到了币圈人的一致高度认可,或许是一种悲哀。
这种认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两个现实:
- 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加密市场以投机为主导。接受“一切都是庞氏”的说法,说明多数人进入这个市场就是为了投机获利,而不关注任何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
- 从比特币诞生算起,加密行业发展 15 年,但真正能落地、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依然有限。绝大多数项目还是在玩金融游戏,这反应了整个行业在价值创造方面的不足
这篇广受欢迎的《三盘理论》确实展现了作者加密韋馱老师对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独特而深刻的洞察,通过分红盘、互助盘、拆分盘这个分析框架,巧妙地解构了加密市场中常见的各类金融模式,我第一次读到时也觉得很有收获,尤其是对市场运作机制的分析部分——对流动性、市场周期、用户心理的观察都相当到位,特别是对项目生命周期、崩盘机制的剖析,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难得的风险防范视角。这些见解无论对项目方还是投资者都很有参考价值。
但是,如果你更深入地去思考这个框架时,会发现一些不对劲和值得商榷的地方:
- 概念定义的缺陷
作者将”庞氏”定义为”资金需求与预期收益之间的错配产生的缺口”。这个定义过于宽泛,几乎把所有投资和价值创造活动都归类为”庞氏”,这实际上是严重的概念混淆:
正常的投资活动与庞氏骗局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创造实际价值。例如,购买股票是基于公司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仅仅是”错配” ,房地产投资也不能简单归类为庞氏,因为房产提供的是实际的居住价值,而不仅仅是期待下一个买家付出更高价格。 - 论证的循环性
用自创的宽泛定义去覆盖各类金融活动,然后得出”一切都是庞氏”的结论。这种论证方式本身就存在逻辑问题:先把定义放得很宽,然后用这个宽泛的定义去套各种项目,自然就得出”一切都是庞氏”的结论。 - 选择性举例
文章的案列分析存在选择性偏差,关注的全是投机性项目,把所有需要持续资金投入的活动都定义为庞氏,完全忽视了那些真正在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区块链项目(还是说大家都认为整个加密行业全是投机,毫无价值?)。
文章展现的是一种危险的价值观:
- 将金融创新简化为纯粹的零和博弈
- 鼓励设计掠夺性金融产品
文章试图把这套理论推广到加密货币之外,暗示”这不就是我们几千年来一直在做的事吗”。这种论述方式有意模糊了正常经济活动和投机行为的界限。
本质上是在为零和博弈的投机行为寻找理论依据,它提供的不是一个分析框架,而是一个为投机行为辩护的话术系统。
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这篇文章在币圈获得广泛认同——它为许多人已经在做的事情提供了一个”体面”的解释框架。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加密韋馱老师这篇文章的受众到底是谁?
这是给项目方的“割韭菜指南”还是普通投资者的“韭菜自救指南”?
从普通投资者角度来看,这篇文章确实提供了一个清醒的视角:
- 帮助识别风险项目的特征:分红盘、互助盘、拆分盘的分类框架,实际上揭示了很多项目的运作机制和崩盘风险
- 提醒注意市场周期:对流动性、市场预期等分析,能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波动
- 揭示了一些项目的营销话术和运作手法,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但从项目方和创新者的角度来看,这个框架可能过于简化了加密技术的价值:
- 区块链技术确实能解决实际问题:跨境支付效率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去中心化金融服务、数字身份和隐私保护、……
- 真实的价值创造是存在的:比特币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价值储存手段、以太坊智能合约平台促进创新、DeFi项目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各种 Web3 应用项目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交易投资机会
或许是我太天真和理想化,在我的认知里,加密是一种金融创新,目的是多元化的,可能是提高市场效率,可能是优化资源配置,也可能是管理风险或是创造新的交易和投资机会,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有实际价值的,并非纯粹的零和博弈!
真正健康的行业发展,应该有更多人关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设计更精巧的零和游戏。
更让我感到担忧的是:文章里的这种“共识”,可能会变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既然大家都认为市场就是这样运作的,就更倾向于设计和参与这类项目,形成恶性循环。
如此,那加密行业还有未来吗?
——————————————
洪七公说:
硬要把crypto跟blockchain分开,变成两个东西,约等于硬要把车轱辘跟小汽车分开一样,都是很愚蠢的。
BTC是完整主体,BTC的技术方案仅仅只是BTC的一部分,BTC是金融资产,技术方案就是金融资产的技术方案。
非要强行把两者分开,就是买椟还珠。
另外,所有金融行为都是旁氏结构,包括有真实收入的也是。
0xLC说:
挺感概的,Crypto 跟 Blockchain 感觉是两个不同的行业
0x嘉然说:
Crypto 和 Blockchain 虽然密切相关,但确实代表了不同的发展方向,Blockchain 强调底层技术的应用价值,Crypto 则更关注金融层面,这种区分也不是绝对的,很多项目同时具备两个维度
prophet345166说:
这篇文章之所以受吹捧,是因为目前币圈就是纯盘子。你反驳他的反例,只存在于股票市场中,公司对接实际生产供需,或者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在币圈行不通。实际上,即使在web2的世界里,90%的金融市场也是供需错配的预期游戏。
0x嘉然说:
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
文章中仔细阐述的套路是有用的,但目的不应该直接就奔着投机而去。
我陈述的是,我认为币圈项目的目标应思考创造价值而非单纯的零和博弈游戏,文章的最后部分有举例。
如果所有人都认同“币圈就是纯盘子”,没有、也不需要价值,那这就是行业的悲哀
kvc.eth @CryptoGame说:
要说起来,现在像死水一样的华人一级市场
和忙着pvp的二级市场
不就像澳门赌场/Vegas的大厅么
都是一帮投机分子
给他们讲太多主义 就是在潮水面前讲道理的疯子
不如“打土豪 分田地”来的直接
说起来都是主义,做起来都是Rug Pull
这个又奈何
会吐泡的泡泡| SERAPH说:
用了一晚上加一上午把老师主要文章都扒了一遍。浅显的感受是 1.老师一定是曾经的镰刀,不是镰刀没有这个力度也写不出来。2.镰刀老了,这轮没收获太多,但基本判断逻辑还在。3.理想主义是好的,但也要认清现实。所有币圈的理想主义都是想成为下一个大饼,以太。4.打败大饼以太的一定不是下一个SOL
Leo说:
你说的是很对的。我其实阅读时候也有感觉。价值投资如果技术性上也是旁氏,我说个最底线的,美联储有大量的纸钞和银行虚空印钱,这些钱流经过的企业 即使是旁氏 也为这个时代的科技产生了推进 每次科技的覆灭 都是新科技的迭代 似乎现实里科技并不是旁氏 我认为如果投机构成了所有投资的技术底色,那其实人类在一次次旁氏消亡中 是铁打的营盘 流水的兵 步步高升 文明不断进步。所以旁氏更外层的底色应该是 ,一切旁氏都是微观的 宏观都是快速迭代 快速试错 人了就文明不断推进
鸭梨Bfun说:
每种输出都带有背后的“目的”,文章精彩,但不一定是所谓的“真理”,但它达到了目的,读者觉得有收获或者仅仅是觉得津津有味可能都是它的价值。目的和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东西,但在crypto的世界里,正是这些不同的角度观点影响了我们的操作,进而给这个圈子带来了变化。
Gsir说:
币圈一直在解决的金融问题是去中心化,人人都有平等的金融权,这和旁氏也有本质区别,然而也是因为人的作恶,理想国度的实现很崎岖,但是至少有一点,对老百姓来说真的实现了:我的钱,天王老子也拿不走
Jeff Sun说:
庞氏的定义本身值得琢磨,如果上升到一定层面,任何经济体在没有足够的技术和创新加持下,就都是庞氏。这是物理学熵增决定的,在较为狭窄的领域看这样的定义,有点上升到哲学的层面。我觉得您和此文作者都没有讲错,而且您的独立思考更难能可贵,嘉然不亏为我们的女神!
Vivi说:
嘉然的分享让人深思,仿佛让我看到圈中理想主义者,建设者,与投机者的众生相。虽然大部分人看到的现实是- 投机成为主导力量,但是我赞同嘉然的观点,我们相信 – 真正推动行业前进的还是需要理想主义者与建设者,坚持信念的创新者。
另一方面,to be fair, @thecryptoskanda加密韦驮的《三盘理论》并非毫无意义。框架虽然简单化,但在帮助普通投资者识别高风险项目、理解市场周期方面还是提供了价值。
如果可以理想与现实达到一个平衡,是不是好一些?????
加密韋馱|Crypto V????????说:
感谢这么认真的评论哈,我觉得多讨论是好事
从一开始我就料定对庞氏体系化理论化一定会引起争议,但是就我个人而言,与黑灰产打交道10年教会我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不能先入为主,带入主观对于客观世界的预设判定,尤其是道德层面的预设判定。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往往我得出局限的结论,是因为我的角度或者尺度导致的。对于你提出的质疑,让我来一一回应:
- 概念定义的缺陷
你认为我将”庞氏”定义为”资金需求与预期收益之间的错配产生的缺口”过于宽泛
事实上这里的“缺口”指的不是那种资金周转,分期付款的缺口。人类在以物易物时代是不存在缺口的,那是两个交易参与者共同认定等价的物品之间的交换,即使这个“等价”是一种主观的判定。
但庞氏不一样,我们以货币为例,你明知道这张钞票的本质就是一张纸,但是你对这张纸可以换到与面值在当下等额的商品或服务有乐观预期。这种乐观预期可能来自于你对与货币发行方实力以及其对保证货币流通并被接受能力的信任(即信用),也可能来自共识(比如大家都共识黄金白银)。
但事实上,你无法拿着这张纸币去政府要求刚兑黄金。既然不存在刚兑,那就意味着这张纸币的发行商,是被允许虚空印钱的。这个虚空的部分,就是我说的缺口或者错配。其中有一些是用诈骗手段来实现这样的乐观预期,比如SVB银行、e租宝,短款长投,拆东墙补西墙补不上了就叫庞氏骗局。但我讨论的更多是不做任何承诺,对于错配的乐观完全来自“共识”或者“自我洗脑”的情况,因此在我这里庞氏是中性的
你的核心论点是”正常的投资活动与庞氏骗局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创造实际价值”。这一点是我们最大的分歧。我认为“是否创造实际价值”是一件极其主观、极为受立场左右。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每年中国的大学招生,并不会根据每个专业当年和未来五年的用工需求对当年招生名额进行调整,相当于无根据的乐观假设“经济永远向好,行业永远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个庞氏,最终导致每年产1000万电动车但有1200万应届生,中共政府不得不停止青年失业率统计的崩盘状况。你在这里也可以用分红盘的崩盘模型去解释。
比实际需求多出来的这些应届毕业生,真的创造了“实际价值”吗?2000万的房子真的提供了比200万的房子(a fixture)更多的“实际价值吗?
不是的,多出来的1800万是你对这个土地可以升值可以流转的未来预估,但是当你真正拿到市场上去的时候,1800万是不一定能全额兑现的。多出来的毕业生,只能去抢其他行业的饭碗,压低平均薪资标准,造成囚徒困境中的双输,这就是错配
我们有时需要仔细思考一下,在具体的案例中,到底我们认为实际的,是不是真的存在?
- 论证的循环性
我并没有得出”一切都是庞氏“的结论,我只是说”庞氏“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不存在道德判断对错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普遍程度要比很多人想象的多得多。如果简单的”一切皆庞“,你也就不需要这么细节的方法论了
你的思考方式中,有一种将”投机“和”价值“黑白分野的二元论。正如我在之前说的,很多应届生是超额供应的结果,他们中很多人政府为了防止引起社会问题,是会通过事业单位扩招或者额外政府支出建设(凯恩斯主义)来作为大学招生庞氏的最后接盘人。这些人的工作其实只是为了养着他们,并不真的创造价值,但是如果不接盘,千万失业青年可以造成的破坏力远比养着他们的成本来的高。那你说这个“维稳”有没有价值?没有创造价值的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产生的需求,是不是需求? 解决这些因为“投机”“没有创造价值的活动”而产生出的需求,是不是解决问题?
PumpFun就是为了投机而生,交易机器人是为了让你更有效率的投机,他们也是币圈甚至整个经济界宏观庞氏的一部分,他们有没有价值?
价值是对于需求而言的,投机也是需求。需求是无所谓正当性的,你对于“价值”的讨论实际上是在讨论“需求“,这会引向虚无主义。而三盘理论本质上是一个方法论,我讨论的是如何做好一个庞氏,从而最大化收益,并不讨论这个需求本身,就如同庞氏未必是骗局
- 选择性举例
首先我写这个文章的时候,对象是币圈,我肯定是要以币圈为主举例,否则我就变成了傅军,尽管他说的”参与代际分配“本质上也是教你去PVP,属于互助盘的一个具体策略。
其实如果你仔细看,我在三盘理论中的举例,恰恰是BTC矿机和ETH生态。即使是这两个”价值项目“,仍然是逃不开强烈的投机意味的,因为如果不是投机,不会有人当矿工也不会有人去买BTC;如果不是投机,ETH上就没有流动性没有交易量,更不可能有开发者。ICO和链上博弈,或者说ETH上的99%基建,本质上就是为投机这个根本需求提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还是那句话,投机和价值不是对立的,甚至价值是投机先行后得出的一个结果。我也不需要为”零和博弈的投机行为寻找理论依据“,因为这是客观发生,无处不在的一个”事实“。
没有零和博弈,就不会有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玄武门事变也不会发生就没有盛唐,没有叶剑英汪东兴赌一把抓住时机速战速决肃清四人帮和毛的势力,就不存在改革开放。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零和时刻。这也轮不到我来为他们”辩护啊?这有什么值得道德评判的呢?
- 危险的价值观
我在三盘理论最开始就介绍过我的背景,我之所以能写出这么详细的方法论,是因为里面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从我自己设计执行开盘子的经验里来的。如果我不会割韭菜,我怎么教别人呢?
有一点你说对了,我确实是主观上”鼓励设计掠夺性金融产品“。大家出来混就是来求财的,做盘子也是为了求财。不然是为什么?为了世界和平?
我完全可以大方的承认,三盘理论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割韭菜指南。我作为投资人利益相关我希望我投的项目会搞钱,不要做无谓的“价值建设”浪费时间精力,也浪费我的钱
我甚至希望所有的韭菜都以当庄为目标,这对于00后出生在全球大零和经济时代下的中外年轻人 PVP一代,都尤为重要。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炊事员,不想当庄的韭菜不是好交易员
加密行业的未来,恰恰就是把零和、博弈、超金融化这些历史上本只属于精英统治阶级的“帝王术”民主化,让人人都能成为李自成。想要掀桌子,孙文也得发币先有钱
我没有只在说加密,我没有只在说庞氏,我在描述一场近未来全球范围内的政治运动风暴
慧根
0xTodd????????????说:
关于价值观的问题,有个东西我非常想聊几句。
原po觉得三盘传递的价值观相当危险。我其实特别能理解原po的理想主义,我也是理想主义者。但是最近两年我做得最多的——反而是与自己和解。
识破骗局的一个好方式,就是把它们抽象出特征:
给一个22000%的Staking,你知道它是分红盘;
给你一个大写小写,你知道它是拆分盘,
给你一个速通水滴筹,你知道它是互助盘。
上述都是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聪明的钱(确切地说,是有经验的钱)在收割愚钝的钱(但其实可能只是缺乏了解)。
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它不因为某个人传递与否而变化。它不是说,你、我、或者韦陀老师都缄口不言,骗局就会从此消失,区块链从此走向伟光正。
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只有人人都聊这些,大家都能一眼识破三盘,低端的骗局才能无处遁形。
愚钝的钱一定会慢慢变成有经验的钱。
关于自我实现的预言,其实也不用太担心。
一个魔术只有一个人会变的时候,才能赚门票钱。
如果一个魔术已经出现了抖音上(比如拇指分离),那个东西的结局只能越来越大众化,直到有一天出现在儿童图书里,博小郎君一笑罢了。
比如meme coin,它最大的意义在于【解构】。
它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什么瘠薄产品也没有的表情包,也可以到10B,20B,彻底揭开了很多精心包装的VC空气的最后遮羞布,它解构了后者。
而我们对于庞氏的分析以及营造的微醺感,本质正是一种解构。
它在渡有缘人,能渡一个是一个。
0x嘉然说:
首先非常感谢韋馱老师花时间进行如此详细的回应。
首先,我想先重申一点:我非常认可“庞氏”作为一种金融结构的描述工具,是中性的,不应预设道德判断、把“庞氏”和“庞氏骗局”简单混为一谈。
以下是我看完您回复的一些思考与回应,也希望能与您进一步交换想法:
- 关于“庞氏”定义与“价值”评判的主观性
你提到,在以物易物的时代,没有“缺口”这回事;如今的货币、房产等都可能是社会共识或信任下的“虚空印钞”。
这一点确实很能引发思考,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如法币或贵金属,背后都有大规模共识的支撑,但却不一定有实质的“刚兑”保证。
然而,我想强调的并不是“庞氏本身=骗局”(正如我在开头申明的那样),而是当“庞氏”被过度扩大使用,几乎把一切需要新资金填补、或者依赖未来增长预期的活动都统称为“庞氏”,就会导致在概念上产生混淆与模糊。“宽泛”并不一定是错误,但容易让人忽略在不同项目、不同制度设计中,究竟有没有实际的价值产出。
你举了大学扩招的例子,试图说明:国家或社会同样存在过度乐观的“错配”,每年多出来的毕业生好像也没有创造更多“实际价值”。我觉得这背后更大的问题在于就业结构、产业升级与政策执行层面,而不单单是“庞氏”。是否创造价值,有时确实取决于角度和立场;但如果为了强调“广义庞氏”,把这一切都归类为“虚空预期”,就有可能忽略了现实中多种经济现象更深入的成因。
- “一切皆庞” vs. “广泛存在的庞氏”
你说并没有得出“一切都是庞氏”的结论,只是想指出“庞氏”广泛且有时不带道德判断,这确实是我之前读完三盘理论后产生的误解。但与此同时,你也表示过“投机”与“价值”并无本质区别,甚至认为后者可以先从投机中衍生出来。
我认可投机和价值往往相互交织,许多创新事物初期都带有投机炒作的味道,例如互联网、比特币、某些新消费概念股……但当我们谈“价值”,通常也要看有没有让参与者以外的人受益、或者在多大程度上为社会提供了真正的功能。假如只有内部资金循环与零和博弈,就算短时间内带来收益,也难说是“价值创造”。
这里的分歧,或许就在于你更看重“需求本身无所谓正当性”,我却依旧认为“需求”和“价值创造”应该有区分。即便是满足了某种需求,也要分辨:这是纯粹的 PVP 博弈需求,还是能延伸出对整体社会更有益处的附加价值?当然,这可能在实操中非常难划清,但我依然认为有必要保留这样的价值标准,以免陷入“任何需求都合理”的虚无主义。
- 选择性举例与币圈特例
我们的分歧其实正是在“根本需求是投机”这一点上。
并不是所有区块链项目都只有投机属性,有些确实在扩展底层协议、提高金融普惠性或进行供应链溯源等实际应用。
即便是 BTC、ETH 这样的“价值项目”,它们在某些层面仍旧依赖投机推动,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只剩“投机”属性。ETH 之所以能催生丰富的 DeFi 生态,也与其智能合约平台的可编程性、开发者社区等因素密不可分。
把投机视作一个切入点去理解加密项目,对识别风险很有帮助;但我们不应忽略它们所做的其他建设或创新。
快速发展、野蛮生长的行业总是充满泡沫,但我想应该不能全是泡沫吧?
- 零和博弈、帝王术与“割韭菜指南”
你直言不讳地说“鼓励设计掠夺性金融产品”,并且强调“宏观庞氏”处处存在。但作为中文圈影响力深远的 KOL,如此坦承地将“零和博弈”民主化,是否会进一步加深币圈或金融世界“劣币驱逐良币”的风气?
你指出,不想当庄家的韭菜不是好交易员,每个人都该努力成为下一位李自成,这种话听起来确实很“硬核真实”,但也可能让很多普通人因为缺乏信息和资源,而在这场“去中心化收割”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这也并不只是“道德评判”,更牵涉到当大多数人都只为博弈和掠夺设计项目时,真的还能留下多少空间给那些想依靠区块链技术去做落地创新的团队?如果整个行业都加速走向“博弈至上”,那真正有长远价值的生态建设,恐怕会更加艰难。
当然,我不否认“零和博弈”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有其驱动变革的动力,你提到的多个政治变局正是如此。但许多所谓的“零和时刻”往往也同时蕴含了新的秩序与价值体系的建立,而不仅仅停留在“谁赢谁输”。
- 庞氏的“中性化”与未来何去何从
最后,你说自己并不是只在谈加密,而是在描述一场近未来全球政治运动风暴。或许你的本意并非鼓励所有人把人生都押在 PVP 式投机上,而是希望让更多人直面“零和世界”的竞争本质。
我可以理解你强调的“中性化”分析:庞氏并不天然就是坏,也不一定等同于合法或非法,而是一种资金错配的动态现象,但我仍然会忍不住去想:当这种“中性工具”在现实中被奉为“割韭菜”宝典时,是否会产生更深远的负面影响和对加密行业的刻板印象?又有多少人会付出沉重成本?这些问题不只是道德层面的,也关乎一个行业
或许正如你所说,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我的观点也并非完全和你的对立;我只是在思考:如何在看清资本或权力博弈残酷性的同时,也保留一份对“创造价值”的追求,让这种动力在可行的制度和风控下,为更多人带来切实好处,而不仅仅沦为小圈子间的击鼓传花。
再次感谢您的分享。
凉粉小刀说:
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啊,妹子你都build stepn了,还说这种话呢?——“在我的认知里,加密是一种金融创新,目的是多元化的,可能是提高市场效率,可能是优化资源配置,也可能是管理风险或是创造新的交易和投资机会,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有实际价值的,并非纯粹的零和博弈!”
Roger波杰克说:
不同的项目会吸引不同的资金属性,对“价值”和“更多人”的定义也因为人群的视角不同而不同
说的多、说的少,都不太会影响二者会长久共存,我们所能覆盖的人群也属实有限,最后市场会自己平衡
这个博弈其实在之前“清真”还是“务实”的意识形态和资金斗争中发生过一轮
Payn说:
赞,一切讨论,不论结果都有意义。个人感觉,你和韋驮之间最大的冲突就是:他完全认可和鼓励 PVP,认为从混乱中诞生新秩序才是最终答案。
现实也确实如此,“劣币驱逐良币”是当下的人性使然,与其让一小撮上层人掌握这种“驭民术”,不如让更多人知道这种现实
肥宅Sean说:
但当我们谈“价值”,通常也要看有没有让参与者以外的人受益、或者在多大程度上为社会提供了真正的功能
不理解,为什么只有对“其他人”受益才是价值?
如果开赌场、诈骗赚到的钱去捐了一部分。是否认为这些行为有价值?
满足了人性爱赌这件事,为什么不算是价值。那游戏满足了人性爱玩算不算是价值?
linkfting.eth说:
“价值”这个词本身带有很强的劳动价值论色彩,真辩经到了最后就会发现,什么叫价值?央行凭什么扩表,银行为什么愿意放贷?因为你能挣来钱还得起本金利息。最后等于,能挣来钱资金能回笼就叫“有价值”,怎样才能挣来钱?只需要有需求。而这就是错配的来源,因为这个投机需求的主观预期和实际效益不匹配
Kathy.sats⚡️说: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因为受到精英教育的道德约束,一开始不愿意buy in 割韭菜的事实,但现实就是零和游戏/Ponzi才是社会占多数的游戏。这个世界处在新旧模式交替的混乱期,“让天下没有难起的盘子”实则在开发民智。能设计精妙盘子的人毕竟少数,让更多人能分辨盘子,自主决策是否投身泡沫,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有益无害。
casslin ????????????️说:
原po确实是理想主义了 应该入行没多久。还需要多接触一些以清真之名做拙劣盘子(duokuiqian)的团队才能幡然醒悟
Leo说:
其实反而是在看双方的论辩,才更加清晰的意识到两个方向的正确性有多突破自己的认知区域。反而双向扎根的更深了,原来每次价值的前瞻性动作就是投机需求和初衷,看的更深了。原来利用旁氏去解构世间一切价值行为也对,利用价值行为去捡起旁氏为我所用也对,学习了
defioasis.eth说:
旁氏是一种架构,不完全等同于旁氏骗局
元亨利贞说:
建设的建设,投机的投机,各显神通,才有自由市场的精彩纷呈。市场不需要参与者有什么使命感,不需要“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感,合法前提下,让市场热闹起来就事最大的“正确”。
Jacky Wang ????⬛????说:
你说的对 旁氏是催化剂 但不排除技术创新带来的生产力革新可以挤掉泡沫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