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从“微策略”到“大战略”的升级剧本(纯猜测)。
贩卖比特币波动性
Michael Saylor曾用一个非常直白的比喻来总结它们的运营模式:微策略是一家贩卖比特币波动性的公司。
它将比特币这个“反应堆”放在业务的核心,通过比特币的波动性共振,利用不同金融工具将波动性分级销售给市场中的各类玩家。
这种“共振”模式,路径非常清晰:
- 内核波动传导
比特币作为核心资产,其价格波动性向外层传递。 - 金融工具的分级波动
- 最低波动:优先债,波动性在5%-6%之间(类国债)。
- 中等波动:可转债,波动性高达85%。
- 最高波动:公司股票,多种波动叠加态。
比如,可转债和股票之间的波动性传递,有一个有趣的互增强机制:股票波动性和流动性越高,微策略的可转债的定价权越强。
它们可转债的核心买家是对冲基金,这些基金并不关心微策略股票的方向性表现,而只在乎其波动性是否足够剧烈,流动性是否充足。
可转债到大固收
全球每年可转债发行规模约为1000亿美元,美国约占600亿美元。
如果按照微策三年420亿美元融资目标(一半为固收,假设全部为可转债),每年需发行约70亿可转债,占美国市场12%。
目前,微策的市场份额约为5%-7%,以这节奏,完成首年目标似乎不成问题。
但可转债容量终究有限,而“大固收”规模高达25万亿美元(可转债的250倍)。
未来,微策略可选择的其它固收工具:
- 高收益债券 (俗称垃圾债)
- 有担保无抵押高级债券
- 有抵押优先债券
- 信用贷款
但在这些工具上获得更具竞争力的融资成本,微策略的债需要信用评级。
而信用评级的提升往往与进入主流市场指数相关。
根据微策的指标,今年大概率加入 S&P 500,明年6月有望进入 QQQ。
从资本增值到现金流
除了进指数、转大固收,微策略的下一步剧本可能是从一家持有比特币的资本增值型公司,转变为将比特币当运营资产的现金流公司。
目前,微策的比特币资产并未产生现金流。这种资产结构对公司债务扩张构成障碍,因为缺乏现金流支持利息支付和本金偿还。
如果未来比特币持仓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假设能产生2%的年化收益,每年将有20亿美元的现金流,能轻松支持规模百亿美元的低息信用贷。
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大银行进入托管并开展比特币资管业务。按照现在趋势,未来3-5年内会实现。
终局:比特币“央行”
以比特币储备为依托,搭建二层网络,发行稳定币。
微策利用比特币储备发行稳定币,为市场提供更加灵活的流动性工具,为中小国家提供信贷支持,进一步将“比特币国储”推广到更多的主权国家,实现真正意义的比特币货币扩张。
到那时,Micro Strategy 也该改名Grand Strategy了。
————————
Thetagang说:
“根据微策的指标,今年大概率加入 S&P 500,明年6月有望进入 QQQ。”
这个地方应该是写错了,mstr现在的目标是今年先进纳斯达克,下一次inclusion date是12/13,snapshot date是这周五。
Mindao说:
我理解是s&p 只有盈利为正和市值要求,mstr今年都满足;nasaq 100 有连续盈利累计金额要求,P&L要求更严格,需要配合fasb会计准则变更(25年3月),所以进入nasdaq最快也要明年六月份。
Rubywang.eth|Day1Global 播客 & web3brand.io说:
请教 Mindao 老师,这个模式最大的风险点是什么,有什么需要作为观测指标的?
Mindao说:
当微策无法继续发债,溢价下降,会导致市场对比特币预期下降,形成负反馈,拖累大盘;把微策当成整体市场signal是非常不好的趋势。
但微策本身资本结构搭得很好,向下风险防御性足够,看不到单体的雷点。溢价率、行权价、空头OI都是很好的数据点。
great说:
微策略是美联署
起到了宏观调控币价的作用。
小洋同学说:
我看saylor说:公司通过波动性交易盈利的同时,还通过ATM操作加杠杆,只要比特币还在涨,公司就依然可以赚到钱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