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JasonC区块博士说:Sci-Hub,一个人的meme暴富故事,变成了影响web2甚至学术圈的故事


DeSci是应用去中心化技术的科研方法,将彻底改变传统科学(TradSci)。 DeSci不依靠中心化机构和中间机构,而是采取去中心化手段实现知识创造和传播。 从本质上讲,DeSci的目的在于扩大科学数据的获取范围,促进更透明的同行评审流程,并鼓励研究人员之间的国际合作。

DeSci利用Web3技术解决TradSci的核心问题。首先Web3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资金分配的问题,DeSci可以通过二次捐赠和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等机制彻底改变研究经费分配,以此促进资源获得更公平的分配。

除此之外,DeSci利用基于区块链的研究资料库来扩大资源的可获取范围。这可以确保科学数据和出版物公开透明地存储在去中心化账本中,以便更多人轻松获取。智能合约可以管理数据访问,一般来说可确保数据获得公平安全分配。DeSci可以引入鼓励重现性的措施,例如代币奖励和声誉机制。智能合约可以推进透明且可验证的同行评审流程,鼓励研究人员开展可重现的科研工作。这通常会提高科学发现的可靠性。

去中心化科学的出现,最主要的是解决了科学研究资金的问题,可以给到一些重点的研究项目资金支持,有效帮助项目的有效发展。同时链上智能合约也可以让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可查,防止很多资金滥用的情况。同时如果同行评审的流程也结合web3智能合约,也会防止更多出现例如熟人评审之类的问题,减少学术圈层对于评审流程的影响。插句题外话,其实这样的思路同样可以用在很多的慈善事业上,去中心慈善,让每一个善意的捐赠都有实际的用处,这或许是web3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

文献数据商的商业利益

其实在学术界大家都会有下载科学文献的需求,因为需要去了解行业内的研究进展,就需要不断去阅读最新发表的文献,目前学术文献的分类很多,在学术和研究领域,文献主要包括:

  1. 学术论文:研究人员在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通常经过同行评审。
  2. 会议论文:在学术会议上发表的研究工作,通常是新兴研究的初步结果。
  3. 书籍和专著:深入探讨某一领域的综合性著作。
  4. 技术报告:通常由研究机构或公司发布,描述技术研究的详细过程和结果。
  5. 专利文献:描述新发明的技术细节和法律保护。
  6. 学位论文:研究生和博士生为获得学位而撰写的研究报告。

而通常意义上,学术论文是目前学术界大家认可度最高,能够展示最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文献类型。而学术论文通常根据学科领域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

  1.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涵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高影响力期刊。主要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等。
  2. 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涵盖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主要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政治学、人类学等。
  3. 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涵盖艺术和人文学科的期刊。主要学科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音乐、宗教学等。
  4. EI(Engineering Index)或EI Compendex:专注于工程领域的文献。主要学科包括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
  5. PubMed:专注于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文献。主要学科包括医学、药学、生物技术、公共卫生等。
  6. Scopus:涵盖广泛学科的文献数据库,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健康科学、工程学、艺术与人文学科等。

文献数据商通过与出版社合作获取文献版权,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库资源,并通过文献的数字化处理、索引建设和元数据整理等专业加工,为用户提供检索和访问服务。他们能够盈利的核心在于形成了行业寡头垄断,掌握了大量独家版权,加上学术研究对文献资源的刚性需求,以及数据库建设的高门槛(包括资金、技术和时间投入),使得他们具有极强的议价能力。通过订阅制收费模式、打包销售策略和差异化定价,再加上引文分析、学术评价等增值服务,这些数据商(如Elsevier、Springer Nature、Wiley等)得以获取高额利润。这种商业模式虽然保证了文献资源的专业化管理和便捷获取,但也引发了学术界对开放获取的持续讨论。

对于普通学术研究者而言,获取所需文献往往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单篇文献的下载价格通常在30-50美元不等,有些重要论文甚至更贵。如果没有机构提供的数据库访问权限(比如高校或研究所的图书馆订阅),研究者就必须自费购买,这对于需要大量阅读文献的学术研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以一个博士生日常研究为例,如果每周需要阅读10篇新文献,按照每篇35美元计算,每月仅文献费用就要花费1400美元左右,这对大多数研究者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费用负担(当然很多学校图书馆会支付这样一笔费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独立研究者或小型机构的学者常常需要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获取文献,或者寻求学术社交网络中同行的帮助。

Sci-Hub的出现,正是对这一学术出版生态系统不公平现状的一种激进反抗和创新性解决方案。这其实也就是今天最主要要给大家分享的Sci-Hub和创始人亚历山德拉·阿萨诺芙娜·埃尔巴金(后面统称A姐)的故事。

这是一场关于知识的平权

A姐 @ringo_ring 于1988年11月6日出生在苏联的阿拉木图,由单亲母亲抚养长大。她自称同时具有亚美尼亚、斯拉夫和亚洲血统。从小,她就对科学、生物学和进化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她的网志上详细记录了自己的个人经历。

12岁时,A姐开始学习编程,掌握了HTML制作网页,随后又学会了PHP、Delphi和汇编语言。她在阿斯塔纳完成了大学学业,并于2009年获得哈萨克国立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理学士学位,专业为信息安全。在此期间,她还成为了一名黑客。

大学毕业后,A姐移居莫斯科,开始从事信息安全工作。2010年,她前往德国弗莱堡大学参与一项关于脑机接口的项目,并对超人文主义思想产生了兴趣。同年,她参加了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夏季交流项目,研究主题为“神经科学与意识”。

2011年,A姐返回哈萨克斯坦攻读研究生。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她发现许多学术论文的获取成本过高,尤其是那些被付费墙挡住的研究论文。为了帮助自己和其他研究者获取这些重要的学术资源,她决定创建一个平台(Sci-hub),绕过出版商的付费墙。2019年,她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一度被美国机构怀疑为俄国间谍。2020年,她居住在莫斯科,开始在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知识理论(Theory of Knowledge)。

命运的齿轮早已开始转动,Sci-Hub诞生。

Sci-Hub被称为一个影子图书馆,它利用不同的方法提供数以百万计的学术论文和著作,而不考虑著作权问题。该网站的用户遍布世界各地,2019年9月,网站持有人宣称Sci-Hub每天处理约400,000宗请求。到2021年2月,Sci-Hub的主页显示它存储了超过8500万篇论文。

“她的目标是消除科学知识在社会中的传播障碍,并为社会缩小数字鸿沟。”

Sci-Hub的出现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积极方面,Sci-Hub为许多无法承担高昂订阅费用的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了获取学术资源的机会,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并挑战了传统学术出版行业的商业模式,推动了对开放获取解决方案的呼吁。然而,消极方面则包括其绕过出版商付费墙的做法涉及版权和法律问题,可能影响学术诚信,并且其运营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总体而言,Sci-Hub在推动学术资源的开放获取和促进知识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做法也引发了法律和伦理上的争议,促使学术界重新思考出版的未来和知识获取的公平性。《科学》杂志称Sci-Hub为“可敬的利他主义抑或大型犯罪组织,取决于你是哪方”。由于提供大量本应付费的学术论文的自动免费下载服务,她因此被出版商爱思唯尔在美国法院起诉,并被判赔偿1500万美元罚金。为了逃避引渡的风险,A姐不得不四处躲藏。

Sci-Hub不仅改变了A姐的命运,更撼动了整个科学界的根基。为了理想付出了巨大的个人代价:从神经科学研究者转变为全职维护Sci-Hub的”数字反抗者”,面临持续的法律威胁,无法自由出入多个国家,却依然坚持着她的信念。她的选择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科学界对知识获取公平性的深刻思考。

Sci-Hub就像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不仅加速了全球科研进程,更为无数资源匮乏地区的研究者点亮了希望之光。尽管争议不断,但这场由一个勇敢女孩发起的”学术革命”,正在推动着学术出版模式的变革,诠释着”知识应该属于全人类”这一崇高理想。正如历史上很多改变世界的行动一样,它可能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但却照亮了通向更加开放、平等的科学未来的道路。

A姐在为Sci-Hub辩护时,深刻地质疑了出版商的商业手法是否符合道德和《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七条的精神。她坚信,营运Sci-Hub是一种道德义务,法律不应成为阻止知识传播的障碍。她曾激昂地表示:“如果美国人全都遵从恶法,那么他们到了今天仍会受女皇统治,奴隶制亦会继续存在。”

Sci-Hub目前的运营困境

Sci-Hub的运作依赖于用户的捐款,A姐避免第三方参与网站的运营,以增强其安全性。她亲自撰写了网站的PHP代码,并架设和维护Sci-Hub的服务器。尽管部分司法机关曾下令没收Sci-Hub的域名,迫使其面临法律压力,但她始终坚持更换URL和IP地址,以继续维持这一平台的运作。

Web3的方式影响Sci-Hub

最近Desci概念非常火热,链上meme收到了大量资金的追捧,于是北大博士哥A大 @0xAA_Science 在早期就意识到sci-hub是一个不错的叙事,于是pump找到了别人发射的 $scihub 并且冲到手里22%的筹码。这一开始就是一个简单的投资行为,但是之后的故事,却让这一切变得不一样了(感觉可以放进维基百科了)

考虑到掌握大量筹码,并且Sci-Hub本身是靠捐款来运维的情况。A大立刻联系上A姐,表达了捐赠的意向,尽管过程中有些小问题,但是都快速得到了解决。之后解释SciHub 开通 Solana 捐款通道,A大将按照一定的计划将总筹码的 20% 给 SciHub 基金会,将自己真金白银买到的代币给scihub网站运营人。

整个过程的沟通,建立社区,完成捐款,一气呵成。确实A大能有这样的成就是有他过人之处的。其实我在捐赠细节出来之前,对于A姐还是有疑惑的,因为很多项目也会想给例如V神捐款,但是V神通常都是会直接卖出,这种情况大多会给项目带来比较大的抛压。但是A大考虑到了这一点,采用分次捐赠的方式,并且跟A姐达成卖出协议,确保了社区和A姐两方的利益,这一点真的是绝杀!也让我真的非常佩服A大的处事逻辑清晰,让一个本来可能仅仅是一个人的meme暴富故事,变成了一个meme文化影响web2甚至学术圈的故事,格局一下子高了非常多的level。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sci-hub被更多人知道,让社区更加强大,让市值更高,让meme文化有了真实可见的依托,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么佩服A大的原因。

捐赠细节推文:https://x.com/0xAA_Science/status/1858151301076672528

其实同样是博士,我就深深意识到和A大之间的巨大差距,但是我认为看到差距是好事,是让我可以知道什么样的人是更好的更值得学习的,也会促进我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要多跟更加优秀的人去接触,去学习,因为他们可以让我知道,原来生活可以有另一种活法。抬头看路,比埋头努力有时候更加重要。

最后提醒大家:meme 代币的价格波动非常剧烈,你的投资可能会有巨大风险。


1. 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cn/Sci-Hub#:~:text=Sci%2DHub%E6%98%AF%E4%B8%80%E4%B8%AA%E5%BD%B1%E5%AD%90,%E7%9A%84%E5%AD%A6%E6%9C%AF%E8%AE%BA%E6%96%87%E5%92%8C%E8%91%97%E4%BD%9C%E3%80%82
2. 币安研究院:https://academy.binance.com/zh/articles/what-is-decentralized-science-desci

分享给他人

你也许会喜欢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