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 基础设施的未来图景是什么?我们认为它多链的、模块化的。
模块化这一年多进展很快,而我花很大力气写了一份新报告,与过去很多讨论的关键不同是:
从「以太坊为中心」去观察
我们梳理七大叙事,这里用其中的一些核心图示做讨论。报告全文发布在 Web3Caff,链接见最后。
1/🧵
1/ 为什么要从以太坊为中心出发?
原因是,其他的都是碎片,只有以太坊能够将所有的碎片串起来。
我们将模块化视为超级叙事,讨论了7个子叙事,而非只讨论中间件:
- 以太坊模块化
- 数据可用性层
- Rollup 框架与 RaaS
- Cosmos 技术组件
- EVM 兼容的BTC L2
- 中间件层的兴起
- 将一切 ZK
3/ 模块化叙事之一: 以太坊模块化
首先,以太坊,自己就可以看成是对 BTC 链的模块化,为之增加了执行层(以太坊虚拟机),从而让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成为可能。
4/ 模块化叙事之一:以太坊自身也在模块化
以太坊自身的模块化有两个方面:
- 转向PoS之后,出现了共识层与执行层的分离。
2.以Rollup为中心的路线图,进一步将执行层移到主网之外、二层之中。
这种情况上一轮就已经发生,当时出现大量的EVM兼容侧链,现在 BSC 和 Polygon PoS 是「剩」下的。
5/ 模块化叙事之一:以太坊模块化-4个组成部分
模块化是将以太坊拆分成四个组成部分,这四个是什么没有争论,但层次结构是什么样,就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我们没有采纳 Celestia 的,而是综合多种,给出自己的:
- 执行
- 数据可用性
- 结算
- 共识
目前看,以太坊自己仍牢牢把守结算与共识。
6/ 模块化叙事之二:数据可用性
在整个的模块化讨论中,数据可用性是吸引最多眼光的。从最初佩服 Celestia,到后来发现它的误导,我们也经过了学习过程。
现在看,Celestia的误导是:在模块化视角,数据可用性怎么可能是跟共识在一起的?
后续谬误:不要以太坊结算的 Sovereign Rollup 怎么可能?
7/ 模块化叙事之二:独立数据可用性层的崩溃
在 Proto-Danksharding(EIP-4377)之后,独立的 DA 层其实已经不成立了。
在没有成本优势的时候,独立的 DA 层不会是 Rollup 的第一选择。
同时,以太坊社区对第三方 DA 的歧视,也让它缺乏正统性。
EigenDA/Near DA,最终也都只是补充。
8/ 模块化叙事之三:Rollup 框架与RaaS
这个是最热闹的,框架前有乐观 Rollup 的 Arbitrum、Optimism,后面有 ZK 的 Polygon CDK。
而如果去看 RaaS 就更直观,几乎是无代码把各种组件组合起来。
为了展示丰富性,用 Altlayer 做了一个标注示意。
9/ 模块化叙事之三:Rollup/L2 的教训
其中我们最想讨论的其实是 PGN 和 dYdX V3 两个教训。
PGN 是产品(Rollup链)和需求不匹配,导致了失败,最后发现连最后维持的费用也出不了。
dYdX V3 最初是 StarkNet 的成功案例,但在它 V4 选择转向用 Cosmos SDK自建一条链。
dYdX 的选择值得仔细斟酌。
好了,这是第一部分。Cosmos 技术组件的部分绝对值得一条单独的 Thread。
- 以太坊模块化
- 数据可用性层
- Rollup 框架与 RaaS
- Cosmos 技术组件
- EVM 兼容的BTC L2
- 中间件层的兴起
- 将一切 ZK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