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jun说:Web3.0 基础设施的未来图景是什么?

Web3.0 基础设施的未来图景是什么?我们认为它多链的、模块化的。

模块化这一年多进展很快,而我花很大力气写了一份新报告,与过去很多讨论的关键不同是:

从「以太坊为中心」去观察

我们梳理七大叙事,这里用其中的一些核心图示做讨论。报告全文发布在 Web3Caff,链接见最后。

1/🧵

1/ 为什么要从以太坊为中心出发?

原因是,其他的都是碎片,只有以太坊能够将所有的碎片串起来。

我们将模块化视为超级叙事,讨论了7个子叙事,而非只讨论中间件:

  1. 以太坊模块化
  2. 数据可用性层
  3. Rollup 框架与 RaaS
  4. Cosmos 技术组件
  5. EVM 兼容的BTC L2
  6. 中间件层的兴起
  7. 将一切 ZK

3/ 模块化叙事之一: 以太坊模块化

首先,以太坊,自己就可以看成是对 BTC 链的模块化,为之增加了执行层(以太坊虚拟机),从而让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成为可能。

4/ 模块化叙事之一:以太坊自身也在模块化

以太坊自身的模块化有两个方面:

  1. 转向PoS之后,出现了共识层与执行层的分离。
    2.以Rollup为中心的路线图,进一步将执行层移到主网之外、二层之中。

这种情况上一轮就已经发生,当时出现大量的EVM兼容侧链,现在 BSC 和 Polygon PoS 是「剩」下的。

5/ 模块化叙事之一:以太坊模块化-4个组成部分

模块化是将以太坊拆分成四个组成部分,这四个是什么没有争论,但层次结构是什么样,就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我们没有采纳 Celestia 的,而是综合多种,给出自己的:

  • 执行
  • 数据可用性
  • 结算
  • 共识

目前看,以太坊自己仍牢牢把守结算与共识。

6/ 模块化叙事之二:数据可用性

在整个的模块化讨论中,数据可用性是吸引最多眼光的。从最初佩服 Celestia,到后来发现它的误导,我们也经过了学习过程。

现在看,Celestia的误导是:在模块化视角,数据可用性怎么可能是跟共识在一起的?

后续谬误:不要以太坊结算的 Sovereign Rollup 怎么可能?

7/ 模块化叙事之二:独立数据可用性层的崩溃

在 Proto-Danksharding(EIP-4377)之后,独立的 DA 层其实已经不成立了。

在没有成本优势的时候,独立的 DA 层不会是 Rollup 的第一选择。

同时,以太坊社区对第三方 DA 的歧视,也让它缺乏正统性。

EigenDA/Near DA,最终也都只是补充。

8/ 模块化叙事之三:Rollup 框架与RaaS

这个是最热闹的,框架前有乐观 Rollup 的 Arbitrum、Optimism,后面有 ZK 的 Polygon CDK。

而如果去看 RaaS 就更直观,几乎是无代码把各种组件组合起来。

为了展示丰富性,用 Altlayer 做了一个标注示意。

9/ 模块化叙事之三:Rollup/L2 的教训

其中我们最想讨论的其实是 PGN 和 dYdX V3 两个教训。

PGN 是产品(Rollup链)和需求不匹配,导致了失败,最后发现连最后维持的费用也出不了。

dYdX V3 最初是 StarkNet 的成功案例,但在它 V4 选择转向用 Cosmos SDK自建一条链。

dYdX 的选择值得仔细斟酌。

好了,这是第一部分。Cosmos 技术组件的部分绝对值得一条单独的 Thread。

  1. 以太坊模块化
  2. 数据可用性层
  3. Rollup 框架与 RaaS
  4. Cosmos 技术组件
  5. EVM 兼容的BTC L2
  6. 中间件层的兴起
  7. 将一切 ZK
分享给他人

你也许会喜欢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