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e Chong说:很不建议把所谓「技术网红」的言论当真

为什么没必要关注「技术网红」

个人还是很不建议把所谓「技术网红」的言论当真的。
简而言之,技术网红不是靠技术吃饭的,是靠制造流量,赚取广告收益,或者帮助黑产。
除非你要做技术网红也不是技术人,否则没必要关注这些。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噪音」。
笔者根本不关注他们,甚至被这位老师拉黑,因为我曾经辟谣他很多言论。

前段时间读了一本很不错的书,叫《不对称风险》。为了符合上下文,举个例子就是,阮一峰很新的一篇《创业虽然好,不敢推荐了》。
阮一峰没什么成功的创业经历,个人认为他说得这些论点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这些当然符合现实,但是缺的是论据。

《不对称风险》里有提到,
“脱离实践的知识就像被托举到空中的安泰俄斯一样虚弱得不堪一击。不仅如此,你在现实世界中根本找不出一个可以脱离实践的具体事物。不脱离实践就意味着你必须和现实世界密切接触,就像你的皮肤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一样。你必须做到风险共担,才能理解这个市场。为此,你必须付出代价,承担后果,无论是赢是输,你都得接受。就像用你的皮肤直接接触粗糙的地面时,你会有擦伤的痛感,这就是你实践的代价。希腊谚语说:“Pathemata mathemata”(直译为:在痛苦中学习),意即学习知识必然是痛苦的,因为你只有在痛苦的实践中才能学到东西。我在另外一本书《反脆弱》中曾经提到过,大多数我们本以为是大学学者发明创造出来的“知识”,其实是能工巧匠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学者们的贡献仅限于记载和署名。那些我们通过摸索、试错和亲历得到的知识,相比那些我们通过推理、记忆和学习得到的知识更宝贵、更可靠,也更高明,因为后面一条道路使我们脱离了大地母亲,脱离了可以获得真知的实践。”

我们看某位老师推荐某一个 Chrome 插件,做某个技术分析,或者给你人生经验,没问题。但是更应该看他自己有没有实践,是不是「纸上谈兵」。

我觉得技术的领域,其实没必要关注这些花哨的人的做法。尤其是前端领域。
前端领域,你可以找你想做的产品,竞品,直接右键「审查元素」(Inspect)代码即可。

举个例子,http://photos.onedrive.com 是我之前工作几个月的产品。微软为了减少网络攻击的机会,直接也把源代码发布了。也就是说你用 Chrome 调试的时候是可以看到源码,可能甚至还有注释。

这些代码虽然量很大,但这是真正生产环境里的东西。虽然可能有 bug,但是 bug 的代价很严重。因此,总比技术网红的「八卦新闻」好得多。

这个原则,并不是仅仅是应用于技术圈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 reasoning(推理),或者是第一性原则(first principles)。比如上文,我的第一性原则是,大家都要吃饭,阮一峰也一样。

因此,我真的想看前端技术的话,就打开各个网站,直接看源码。源码有混淆,可以借助 GPT 处理。

同样,要不要创业,创业或者企业管理,需要什么建议。阮一峰是最不应该看的人。你可以考虑看 Elon Musk 传记,看黄仁勋,Sam Altman 的演讲。甚至 Satya ,劈柴这种职业经理人的言论,都不要看。创始人和非创始人的角度,是非常不同的。技术网红就更不同了。

个人愚见,大家见笑了。

分享给他人

你也许会喜欢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