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 #gorilla 是@cz_binance和BSC的顶级阳谋?
让我们以心理角度来揣测下CZ这几轮meme的心理活动,
第一阶段:TST(2025年2月)
起因:CZ转推了一个BSC教学视频,视频内“无意间”暴露TST合约地址。
心理:此时的CZ可能认为BSC需要流量,但我不想亲自下场喊单,于是以“无心插柳”的方法来为BSC引流。
市值:最高600M。目前60M
最高市值时间:第3天
第二阶段:Broccoli(2025年2月)
起因:仅因透露宠物狗名字“Broccoli”,链上即涌现50+同名代币。CZ删除推文试图降温,但私下允许团队对龙头合约714保持观察。
心理:开始尝试将个人生活符号转化为MEME燃料,但坚持不直接干预价格。这种若即若离的姿态,相比于TST有明显进步。
市值:最高400M,目前37M。
最高市值时间:第2天
第三阶段:MUBARAK(2025年3月)
起因:主动转发中东祝福图片并购买1 BNB的MUBARAK代币,同时推动币安为该项目注入流动性。
心理:从最开始的“被动旁观”到“主动赋能”的转折。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甚至换上了头像。
该阶段也是两夫妻参与度最大的阶段,此阶段过后他们又回归日常,很明显这是带动BSC的重要一个阶段,也是他们相对成熟的阶段。
市值:最高220M,目前51M。
最高市值时间:第6天
第四阶段:Gorilla(2025年5月)
起因:CZ完全未参与Gorilla项目,但币安官推发布含有猩猩元素的图片,社区据此自发创作并推动代币上涨。
心理:“当生态足够健壮时,连我的沉默都能成为燃料。”此时的CZ可能已完成了他的前期工作,接下来只需要让团队通过模糊的视觉符号(如图片背景元素)、适当性的暗示,甚至刻意保持距离,激发社区“解码-创作-传播”的自循环。
总结:
币安想要的是将BSC打造成“MEME无需CZ喊单也能爆发”的目的,最终实现“去CZ中心化”的终极叙事。
这既符合监管合规需求,又能让BSC超越个人IP成为真正的MEME基础设施。
前几个阶段,只能说是给BSC引流、热身的阶段,而该阶段的产物就是 #Gorilla ,这是CZ @cz_binance和一姐@heyibinance,以及整个币安链团队想要看到的结果。
把这个思路理清楚后,现在你再回想下为何官推一直频频暗示,就能看懂了。
并且前几个阶段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浇给太快,平均最高市值一周不到,后面的全是下跌。
这里有个最大幕后推手就是:上线合约。
所以聪明的币安团队们,这一阶段能跑出来的币,最好是在现货与合约同时上线,甚至合约放到很后面才上线。
ps:内容纯属意淫,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