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Huma上币路 – 项目方Pre TGE战例教科书>
昨天喝高前看到很多人晒Huma,不出意料的空投一片欢呼。但是如果放在2个月前,大家根本不会想到它竟然会上币安
Huma的TGE前运作,堪称教科书级的案例,值得所有以上币为目标的起盘人学习
Huma是不是P2P不重要,因为不管是传统金融还是DeFi里的借贷和机枪池,本质都是”低息揽储,高息放贷“
问题是,这样讲叙事不性感,为啥?
- 收益多2-3个点,普通人觉得“没alpha”( 摘自
@xiaoshunli
留言) - Solana的Payfi叙事不清,听着像to B。散户没有参与感
- 用户一次性存钱就不提供任何活跃度了,币安硬指标聊不了
叙事不性感,想象力、注意力做不起来,产品难做用户活跃,这样的状况即使Solana基金会支持,撑死就是一个Bybit的水平。另外项目已经2年多还是Scroll转过来的,懂玄学的会担心项目八字不好
<抓住事件转危为机获得流量>
然而这样的天崩开局,硬是被扭转了
4月8日,Huma官宣 $PST 新机制 + Jupiter 合作,存款可流动,故事开始能讲“活跃度” ,但此时流量并不高,中区讨论度很少
https://x.com/humafinance/status/1909493437076021501
4月10日,Dov才接手Huma营销。做了一波投放,对象包括公认的聪明钱/DeFi矿工,情绪流量大神,教程类博主和空投博主,内容以介绍Huma项目背景和业务逻辑为主
但这次投放无疑是成功的,因为他引起了
@0x0xFeng
那条著名的“P2P”质疑。这一推文因为风总本人流量和议题的争议性,带来了33万的曝光,创始人 Richard 在推文下深聊Huma细节
然后就是Kay和风无向踢爆Huma团队成员JC学历歧视,此时正值风无向“女大赛道”争议对立做多的时间段,流量泼天,事件一下就传播成了类似Scroll “ebegger”级别的PR危机 https://x.com/keyahayek/status/1911317695821496715
关键时刻, Huma团队在Dov老师的指导下,一套组合拳转危为机:
- 不辩解,只道歉
先火速安排Richard公开信,针对业务质疑和PR事故,摆出谦虚诚恳的姿态,突出一个高情商(与先前不久香港“造黄谣”事件的Parti形成对比)。
又基于对风总大气度的认知,让JC公开道歉并获得谅解。此后JC公域被雪藏,没有再代表Huma出现
- 借机引导关注业务细节
随后透过冰娃发表投研文章,表明Huma并非当年中国那种“P2P”,扭转了一些因”撕逼剧情“想放弃该项目的参与者的看法https://x.com/Ice_Frog666666/status/1911720782792982824
最后快速组织多场AMA,以及火速透过Solana中文区 Solar 找到Starz并拉我上Space。在此前我跟Huma一根毛关系都没有,甚至都没告诉我是想帮Huma说好话,没有任何前置问题公关稿,直接让我有什么问什么,突破一般AMA一唱一和形式,引了大量流量关注HUMA业务细节,事后各家几篇AMA总结也基本在舆情上扭转风评
这里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很多关键内容的发布澄清,都是由Richard亲自来做的,包括AMA的总结:
https://x.com/DrPayFi/status/1914324358400729538 核心就是把”听劝、透明、有回应”的人设立住,所谓真诚才是必杀技
<先破再立,以市场声量为导向做活动数据>
如果你的项目所属叙事大方向上是一个被讲了很多遍的故事,你该怎么办?
Huma给出的正确答案是:向这个叙事本身先开战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叙事,其实深究后都有非常多不太make sense的地方。想要让大家从“又是一个defi”的印象里脱出来,需要让大家听进去两个故事:
- ”大家都是这样但这样不对“
Huma选择的”炮轰“对象是TVL,这个存在在所有DeFi里的概念。Richard Liu自己反复说TVL对于Payfi不是一个好概念,TVL太高导致收益很低。大家看到TVL高觉得很牛逼,但实际上牛逼的只有能被用来创造收益的部分
https://x.com/DrPayFi/status/1913048057488482696
- ”我们不是那样所以我们这样做“
Solana基金会从来都没有很好的解释Payfi到底是什么,但是Huma给了,且非常具体:给传统支付提供过桥贷。然后一切都变得合理了: - 传统支付业务对过桥流动性有持续需求
- 因为是真实业务需求,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对TVL需求量有限
- 所以Huma的存钱活动做成理财抢购式
这里面妙在:
- 舆论上,把自己从“又一个 DeFi”里拎出来。
- 合理避开交易所不看重的 TVL,转向“活动抢完”这种能炒热度的指标。
- 每轮活动前热身、抢购、复盘,持续 FOMO
从Dov三次存钱三次喊单就看得出成效:
第一次:4/21 $20M 12小时抢完
https://x.com/dov_wo/status/1914019395384603042
第二次:5/7 $10M 5小时抢完
第三次: 5/13 $10M 3小时抢完
而在之前,$20M要10天才能打完
在这之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0.5% Yapper空投,45% mindshare,全网查存钱空投大捷和上币安的故事了
<总结>
从Huma的战例中,项目方需要的慧根是:
- 先有流量后有天:如果你的项目没有流量,那么你叙事吹到天上去也管卵
- 流量不是找KOL、阅读量,是讨论度: KOL之所以是KOL,是因为他们输出的观点会引起更多的讨论(或骂街)。不要把他们当成一个广告牌,大家看完了是会增长阅读量不假,有用吗?过目就忘
- 先破再立,好叙事胜过百万投放:
有10000个讲师,叙事说不明白,也是白给。
Huma的故事告诉我们,绝不能成为”又一个“,如果叙事雷同,就创造矛盾
、割席分座、甚至敌我对立,这才是”好传销话术“
- 网感不是凹人设,网感是讨人喜欢:项目要成founder的个人形象必须清晰,但并不需要去刻意成为网红。
最容易做的人设,就是围绕项目,真诚、开诚布公、听劝。你不需要像Suji那样心怀天下,也不需要像0富那样身怀绝技。你只需要想Richard一样虚心听劝、诚恳讨论即可。
反例?看看孟岩老师在1800BTC事件中的精彩表现就知道了
- 扬长避短:
抓交易所最看重的指标 (用户活跃度,如 $PST / MPST/ Kaito mindshare),其余一律不搞 - 智慧投放
好的KOL agency不是投放即可,而是要帮你理出叙事,对KOL人性和专业背景有了解,匹配出合适品牌的KOL。这是Kaito干不了的事
最后,祝Huma TGE旗开得胜!放上我一直都想讲的谐音烂梗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